品種名稱:吉農莎8號
申 請 者:吉林農業大學
育 種 者:吉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2014年以外引種質FY1為基礎材料,對塊莖進行EMS誘變,經過系譜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出苗到成熟115天左右,植株叢生,株型分散,單葉互生、葉片狹長,針形,葉綠色,表皮深黃色無光澤,株高106.0 厘米。須根系,根系發達,有效分蘗17.5個,塊莖長橢圓形,鱗片多,百粒重94.78 克,單株塊莖68.5 個,著生集中。塊莖粗脂肪 22.60 %,粗蛋白5.41 %,粗淀粉29.4 %,總糖59.1 %,油酸含量 69.1 %,亞油酸含量 12.4 %。田間自然發病調查,未見病害發生。
產量表現:2023~2024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69.51公斤,比對照品種中油莎1號增產10.61 %。2024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955.33公斤,比對照品種中油莎1號增產8.29 %。
栽培技術要點:
1.整地施肥:選擇沙地土壤,整地起壟,施足底肥,每公頃施用硫基復合肥(N:P2O5:K2O=12:18:15)800公斤左右,也可以施用部分底肥,生育期內以水肥一體化方式分次追施。2. 浸種催芽:選取飽滿、無蟲口、整齊一致的塊莖,溫水浸泡48~72 小時催芽處理;也可以干播。3. 播種:土壤10 厘米耕層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一般為5月中下旬。播種深度為鎮壓后3~5 厘米。4. 種植密度:行距60~65 厘米,穴距10~13厘米,每穴1~2株,每公頃保苗14萬~16萬株。5. 葉面肥:分蘗初期,結塊莖初期、中期噴施中微量元素葉面肥。6. 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在苗期、分蘗中期及后期,趟地2~3次,若遇到干旱及時灌水,以防止分蘗數減少,影響產量。7. 收獲: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莖葉變黃,地下塊莖中白色塊莖占比≤5%時收獲,收獲期最低氣溫應在5℃以上。采用機械收獲,收獲前先將地上部莖葉割掉,曬干,打包離田。
認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吉林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指南-油莎豆》,通過認定。適宜吉林省中西部具備水澆條件沙壤土地區推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