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川茶桑1號
申請者: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
育種者: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
品種來源:‘桐鄉青×荊30’雜交種子經60Co-γ射線輻射誘變群體中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生中熟品種,株型開展,枝條直立、微曲,一般莖粗1.9厘米、節距2.96厘米,皮灰褐色,皮孔6個/平方厘米;冬芽呈球形、尖離、黃褐色、有少量副芽,葉痕呈腎形,葉序2/5;葉卵圓形稍有扭轉,一般葉長23.8厘米、葉幅18.7厘米,葉色濃綠,葉尖尖頭,葉緣淺乳頭齒,葉基淺心形,光澤較強,葉片光滑,無縮皺,葉片平下斜,葉柄較長;雌花小而少。川中北栽植,發芽期3月上中旬,開葉期3月中下旬,葉片成熟期4月下旬~5月上旬,秋葉硬化期10月中下旬。春季發芽率83.7%。
品質:游離氨基酸含量23.3毫克/克,總黃酮含量1.97%,可溶性糖含量1.09%。
抗性:接種鑒定,中抗黑枯型細菌病。
產量表現:2020~2021年連續兩個生長周期多點試驗,春季米條桑芽產量9.7克,春季米條產葉量110.2克,秋季米條產葉量210.6克,平均生物鮮葉產量為1610公斤/畝。
栽培技術要點:①栽植密度:每畝栽植1000株左右。②肥培管理:畝桑園年需施入氮肥25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左右,有機肥1000公斤~1500公斤。春肥3月施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夏肥5月中下旬施入;冬肥在桑樹落葉后結合冬耕施入。③剪伐形式:根據桑芽/葉采摘周期,春季桑芽采收后及時修剪,冬季留條。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四川主要蠶區種植。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容易受到桑螟蟲危害,做好開園藥和封園藥的噴施,設置性誘劑和紫外線殺蟲燈誘捕成蟲,減少蟲口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