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金桑1號
申 請 者: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 種 者: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桑5801×鹽邊桑)×袁黃桑后代群體中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種,樹型緊湊,枝條粗壯直立,植株長勢整齊,冬條灰褐色,皮孔橢圓,小而多;冬芽正三角形,紅褐色,芽飽滿,尖稍離,副芽少;葉序3/8,平均節間距2.3厘米;成葉心臟形,葉色深綠,葉尖雙頭,葉緣粗圓齒,葉基深心形,葉柄平伸,葉片光滑外卷,手觸柔嫩,平均葉長25厘米,葉幅20厘米,單葉質量8~10克;樂至縣栽培3月中旬發芽,5月中旬葉片成熟,葉片硬化期在10月下旬,發條數中等,平均條長2米,成齡樹開雌花,先花后葉。
品質:18種氨基酸總量4.43%,粗蛋白5.11克/100克,粗纖維3.17%,粗脂肪0.6%,可溶性糖0.44%。
抗性:田間表現高抗黑枯型細菌病。
產量表現:2019~2021年連續兩個生長周期多點試驗,全年平均產葉量2583公斤/畝。經兩年四季養蠶鑒定,四齡萬頭繭層量3.9公斤,比對照湖桑32號高7.9%;50公斤桑產繭量3.7公斤,比對照湖桑32號高11.1%。
栽培技術要點:①栽植密度:一般按(6尺+2尺)×1.5尺栽植,1000株/畝。②樹型養成:以中干偏低樹型養成,每株保留有效條6根左右。③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桑樹病蟲害進行。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四川主要蠶區栽培。
注意事項:①合理施肥,防止過度施肥造成頂端側枝徒長。②干旱氣候秋季枝條頂端易發側芽,應適時灌溉。③對紅蜘蛛較敏感,注重桑尺蠖、桑毛蟲、桑象蟲和紅蜘蛛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