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 寧南縣南絲綢集團公司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農業科學研究所 四川省涼山州蠶種場
育種者:黃蓋群 劉剛 陳紹雄 曾益春 危玲 戚華 代潔 杜波 付強 姚永權 趙亮 劉前莉 蒲軍 莫西 鄭繼川 李永遠
品種來源:云桑1號芽變單株系統選育。
特征特性:枝條直立,平均單株發條數12條、徑粗1.85厘米、枝條長235厘米,皮黃褐色,平均節距2.4厘米、皮孔16個/平方厘米,圓形或長形為主;冬芽正三角形,腹離,黃褐色,無副芽;葉序1/4;葉片心形,平均葉長23.5厘米、葉幅19.4厘米,葉片厚,葉尖短尾狀或鈍頭,葉緣乳頭齒,葉基淺心形,葉色深綠色,光澤較強,葉面光滑,有波皺,下垂,葉柄長度中等。開雌花,椹較少,紫黑色。在四川省涼山州栽植,發芽期3月10日~15日,開葉期3月17日~3月25日,葉片成熟期4月26日~5月2日,秋葉硬化期在10月中旬,屬于中生中熟品種。發芽率76.52%,每米條產葉量春季110.8克、秋季148.6克;每千克葉片數春季218片、秋季138片。
品質:經檢測,該品種秋季葉片粗蛋白含量22.1g/100g、脂肪含量為7.5%、粗纖維含量6.1%、16種氨基酸總量18.4%,分別比對照高6.25%、3.1%、0.1%、-0.1%。
抗性:在抗性鑒定試驗點的桑黑枯性細菌病抗性表現為中抗(MR)。
產量表現:在2018~2019年連續兩個生長周期多點試驗中,川涼桑1號平均春季桑葉產量1085.7公斤/畝、秋季桑葉產量1356.5公斤/畝、全年平均產量2442.1公斤/畝,分別比對照增產11.85%、14.64%、13.25%。
栽培技術要點:①栽植密度。畝栽植750株~1000株,攀西地區適宜栽植成“6215”的寬窄行模式,丘陵山區一般栽植“622”寬窄行或者“1.33米×0.67米”等行模式。②肥培管理。桑園畝年需施氮肥約25公斤、磷肥約10公斤、鉀肥約15公斤,有機肥1000公斤~1500公斤。春肥在3月份施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夏肥在夏伐或者6月中旬施入;冬肥在桑樹落葉后結合冬耕施入。③剪伐形式。在攀西地區適宜冬季重剪;丘陵山區可進行夏伐。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合我省攀西、丘陵山區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種植,每年10月份到翌年3月份種植為最佳。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該品種易受到桑螟蟲危害,應該做好開園藥和封園藥的噴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