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馬鈴薯
品種名稱:墾彩薯2號
申 請 者: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育 種 者: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張桂芝 金光輝 蔡文成 姜麗麗 楊升 于高波 關石 臺蓮梅 田麗美 李德澤 魏廣麗 楊雙會
品種來源:2008-15×MD04-72
特征特性:鮮食特色品種。在適宜種植區生育日數103天左右。株高50厘米左右,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生長勢強。莖為棱形,莖色綠帶褐色,復葉大小中等,葉色綠色,小葉近基部為淺紅紫色。花冠近五邊形,白色略帶淡紫色,花藥淡黃色。塊莖長橢圓形,薯皮和薯肉均為玫瑰紅色,芽眼中等,結薯集中。商品薯率84.1%以上。干物質含量15.40%,淀粉含量7.4%,蛋白質含量1.52%,維生素C含量11.8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含量0.16%,色澤艷麗。抗晚疫病,抗PVX、PVY病毒,輕感早疫病。第1生長周期畝產1346.9千克,比對照克新2號減產4.23%;第2生長周期畝產1423.8千克,比對照克新2號增產1.06%。
栽培技術要點:牡丹江地區在4月末至5月初播種,5月末至6月初出苗,9月上中旬收獲。應選優質脫毒種薯,播前15~20天催芽。選擇土質疏松肥沃、透氣性好的地塊種植,施足基肥。建議采用壟作方式,寬壟80厘米,播深15厘米左右,覆土10厘米,畝保苗4200株。出苗后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灌排水,早施少施追肥,防止因肥水過多而徒長,及時除草、中耕和培土。收獲前一個月停止施氮肥,及時收獲,分級貯藏。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黑龍江牡丹江地區春季種植。
注意事項:忌與茄科作物連作,應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制。該品種應在微酸性土壤,以pH5.5~6.5為最適宜。生育后期注意防治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瘡痂病等馬鈴薯病害。遇到干旱氣候條件時注意防治蚜蟲等馬鈴薯蟲害,預防病毒病發生。該品種塊莖表皮和肉的顏色易受種植環境和耕作條件影響、產量低但營養豐富,建議鮮食和做配菜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