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馬鈴薯
品種名稱:克新28號
申 請 者: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
育 種 者: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 王立春 李鳳云 李成君 田國奎 婁樹寶 王海艷
品種來源:Kerry Blue×克新21號
特征特性:早熟鮮食品種。株型直立,株高65厘米左右。植株繁茂,生長勢強。葉淡綠色,莖綠色,開花正常,花冠淡紫色,花藥橙黃色,花柱長度中等,子房斷面無色,無天然結實,匍匐莖長度中。薯塊橢圓形,淺黃皮淺黃肉,芽眼淺,商品薯率83%以上。干物質含量17.88%,淀粉含量12.57%,蛋白質含量2.89%,維生素C含量26.69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含量0.73%,食味品質優良。中抗晚疫病,中抗PVX、PVY病毒。第1生長周期畝產1878千克,比對照克新4號增產21.47%;第2生長周期畝產1607.7千克,比對照克新4號增產12.67%。
栽培技術要點:1.黑龍江各地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應用優質脫毒種薯,播前催芽。2.選擇土質疏松肥沃、透氣性良好的地塊種植,建議采用深松、淺翻、寬壟(80厘米)栽培方式,株距20厘米左右,畝保苗4200株。壟作播深15厘米左右,覆土10厘米。3.施足基肥,出苗后加強前期管理,早施少施追肥;及時灌排水,防止因肥水過多而徒長;及時除草、中耕和培土,促使早發棵和早結薯。4.生長期注意防治早、晚疫病,前期注意防低溫霜凍。5.收獲前一個月停止施氮肥,收獲前15~20天停止灌水,以利收獲貯存。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黑龍江各地春季種植。
注意事項:不能與茄科作物連作,應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制,連作會導致病蟲害發生加重。特殊氣候條件下易造成某些病蟲害發生。注意防治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瘡痂病、病毒病、地下害蟲等當地危害馬鈴薯的病蟲害。該品種應在微酸性土壤,以pH5.5~pH6.5為最適宜,但在pH5~pH8的范圍內也能良好生長。待地溫穩定通過10℃后播種,遇到持續低溫,會對種薯的發芽和出苗整齊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土壤耕深應在30~35厘米左右。選用授權經銷商的合格種薯,播前15~30天催芽,催壯芽,芽長1厘米左右。使用藥劑拌種,防治病蟲害等。本品種應該適墑播種,播種深度視土壤情況而定。合理施肥,以農家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化肥施用根據當地土壤肥力狀況科學施用氮磷鉀等,實施配方施肥。田間管理中注意適當加厚培土層,生長過程中合理灌溉,生長后期防止瀝澇,成熟時及時收獲,收獲時防止暴曬或日光灼害影響品質。貯藏中溫度控制在2℃~4℃,并要求避光和合理的濕度。本品種不抗、耐除草劑,不得使用對馬鈴薯有危害的除草劑并應特別注意其他作物上使用除草劑的漂移和殘留藥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