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
⑵品種來源:團桑9號是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于2001年用塘10作母本,用倫l09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獲得F1代種子,經連續多年單株定向無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果、葉兼用型桑品種。
⑶特征特性:該品種樹形緊湊,枝條直立,發條數多,枝葉生長旺盛;開雌花,椹多,先葉后果,少量花葉同開,桑果成熟期在4月底~5月中旬,果期較長;平均座果率94.6%,單芽座果l0粒,單果重量3.6克;成熟桑果呈長圓筒形,紫黑色、汁液鮮紅。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檢測:總糖含量9.8g/100g,還原糖含量9.3g/100g,總酸含量(以檸檬酸計)0.824%,維生素C含量10.3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2.2%,花青素(矢車菊素)含量1990mg/㎏。果味酸甜適中、風味獨特。
⑷產量表現:2014年~2015年四川省多點試驗,平均米條產果量562.3克,畝桑產果量1774.8公斤;江油和樂山平均畝桑產果量2055.8公斤,比對照無核大十增產130.9%。
⑸栽培要點:①栽植密度:每畝栽植500株~700株為宜,一般以株距0.66米~0.8米,行距1.33米~1.67米為宜;②肥培管理:每年施肥三次,以N、P、K肥按5:3:2的比例配合施用。冬季以廐肥、堆肥、蠶沙等有機肥為主,春季發芽前以復合肥催芽;夏伐后放入速效肥,以N為主,配施P、K肥。施肥的同時,應及時灌溉和排水,適時中耕除草,秋冬注意剪梢;③剪伐形式:中干偏低樹型為主。在栽植(嫁接)當年春末夏初,按樹型養成標準對新稍進行摘心增條措施,以快速養成樹型提早投產,此后每年桑果收獲后及時夏伐,選6~8根壯條生長,冬季休眠后保條短尖,壯條留1.2米左右,弱條留0.6米左右。④病蟲害防治: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早春要注意防治菌核病和椹漿癭蚊,夏季要注意防治紅蜘蛛和桑癭蚊。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蠶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