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粵蠶6號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品種來源:豐9.春5×湘A.研7
特征特性:正交 (豐.春×湘.研)卵色淡綠褐色,卵殼淡黃色,反交(湘.研×豐.春)卵色紫褐色,卵殼白色。蟻蠶黑褐色。孵化眠起齊一,壯蠶體色青灰白,體形粗壯,食桑快,正反交均為素斑。熟蠶齊一,營繭快,繭色白,縮皺中等。
秋蠶期實驗室鑒定:四齡起蠶蟲蛹率93.01%,萬蠶產繭量16.09千克,凈度96.01分,解舒率76.38%,鮮毛繭出絲率16.88%,繭層率21.91%,顯著高于對照品種;繭絲長1027米。秋蠶期生產鑒定:每張種產繭量34.71千克,健蛹率93.75%。
品種主要缺陷、風險等及預防措施:1.老熟齊涌,容易結雙宮繭,上簇時不宜過密。2.原種飼養若低溫催青、大蠶期及種繭保護期間遇高溫環境,容易產生不越年卵,應盡量將溫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
飼養技術要點:1.小蠶飼育溫度28±1℃,相對濕度80%-85%;大蠶飼育溫度26±1℃,相對濕度75%。2.五齡蠶體較大,蠶座不宜過密,注意通氣排濕。門窗加防蠅網,減少蠅蛆危害。3.老熟齊涌、營繭快,上簇時宜稀,避免增加雙宮繭;排尿較多,注意通風換氣。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蠶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華南蠶區秋季飼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