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定編號 蘇鑒甜高粱201401
(二)來源與類型 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以南通1號/M-81E雜交、以南通1號回交,于2010年育成,屬中熟甜高粱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鹽堿地和脫鹽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3年參加江蘇省甜高粱新品種鑒定試驗,平均每畝莖葉鮮重5713.7公斤,比對照遼甜1號增產6.3 %;平均每畝籽粒干重326.8公斤。
出苗較好,苗勢較強,中后期長勢穩健。植株清秀,莖桿質地硬有韌性,葉片綠色,葉鞘顏色偏紅,穗形緊湊、紡錘形,穎殼棕紅色,籽粒白色、外露。平均全生育期139.3天,株高324.2厘米,莖節數17.7節,莖粗1.9厘米。單株穗粒數1677.0個,千粒重34.4克。莖稈榨汁率48.1%,汁液含糖錘度16.21。耐鹽性較好,抗倒性較強。
(五)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江蘇沿海地區適宜播期為4月底~5月20日。
2、播種方式。播種深度掌握覆土鎮壓后在2厘米左右,鹽堿地宜采取地膜平鋪和溝畦覆蓋起壟(壟高4~5厘米)的種植方式。
3、合理密植。脫鹽地種植密度每畝6000株左右;鹽堿地根據土壤鹽分含量適當調整種植密度,鹽分含量3‰以下的每畝6000~6500株,鹽分含量3‰~5‰的每畝7000~7500株,鹽分含量在5‰~6‰的每畝8000~10000株。
4、肥水管理。一般基肥結合整地畝施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0公斤;拔節期畝追施純氮6.5~8公斤、氧化鉀5公斤。播種后遇持續干旱,要及時澆水,防止干旱返鹽造成幼苗枯死。
5、病蟲草害防治。播種時用藥防治地下害蟲;播后及時化除防止田間雜草。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蚜蟲、玉米螟、高粱條螟等害蟲。
6、適期收獲。齊穗后20天左右,種子發育至乳熟后期籽粒穎殼呈現固有色澤,一般在10月中下旬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