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
⑵品種來源: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用0.2%秋水仙堿溶液處理二倍體塘10×倫109的F1代實生幼苗子葉展開期生長點后,經系統選育而成。
⑶特征特性:屬葉桑品種。樹形高大稍開展,枝條粗壯直立,皮呈淺紅褐色,皮孔小而多,有少量側枝;冬芽正三角形,飽滿尖立,紅褐色,1~2個副芽;葉序2/5或3/8,葉色深綠,全葉心臟形,有少量縮皺,葉尖短尾狀,葉緣鈍齒,葉基淺心形,葉柄長而細,葉片肥大,平均單葉重約8克,節間4.0厘米;春葉成熟早,秋葉硬化遲。成齡樹開少量雌、雄花。經試驗點調查: 田間未發現桑黑枯型細菌病。
⑷產量表現:2011年~2012年參加多點試驗,春季、秋季和全年平均畝桑產葉量分別為1152.77公斤、1324.98公斤和2477.75公斤,比對照湖桑32分別高24.5%、25.2%和24.9%;葉質鑒定:兩年四季平均四齡萬頭蠶產繭量18.96公斤、萬蠶繭層量4.36公斤、50公斤桑葉產繭量3.87公斤,分別比對照高1.7%、5.6%和5.7%。兩年平均畝桑產繭量202.86公斤,比對照高31.8%。
⑸栽培要點:①種植密度:按照寬行距2米,窄行距0.7米,株距0.5米,畝植750~1000株為宜,與低干作物套種;②田間管理:土壤貧瘠、肥水差難以發揮四倍體桑品種高產性能,7月中下旬補施肥料,可顯著增加晚秋蠶飼養量。發條數多,在發芽期和生長期間要適當疏芽,以增加有效條數。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蠶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