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
⑵品種來源:四川省農科院蠶業所以塔桑二倍體為母本,納溪桑二倍體為父本,其F1二倍體實生桑幼苗經秋水仙堿人工誘導處理后,通過系統選育而成。
⑶特征特性:屬中熟果型品種。樹形直立,枝條粗長而多;冬芽長三角形,稍離生,較長,淺褐色,有副芽,春季平均發芽率73.2%;葉序2/5,成葉長橢圓形,稍下垂,葉尖長尾狀,葉緣乳頭齒狀,葉基淺心形,葉片淺綠色,有光澤,微皺,葉片較大,葉面、葉背無茸毛,葉片較薄,葉柄長度中等;雌花,椹多,平均單果重3.96克,成熟桑椹為圓筒形、紫黑色,汁液鮮紅,果味清甜可口、風味獨特,適合鮮食及加工。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測試:還原糖含量8.03%、總糖含量8.09%、維生素C含量10.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分別比對照無核大十高8.8%、5.2%、14.6%和7.5%。經試驗點調查:田間未發現桑黑枯型細菌病。
⑷產量表現: 2011年~2012年參加多點試驗,平均單芽座果6粒,米條產果量547.8克,全年平均畝桑產果量為1536.7公斤,比對照無核大十高6.1%。
⑸栽培要點:①種植密度:以株距0.7~0.8米,行距1.5~1.7米為宜,畝栽250~400株;②剪伐形式:中高干樹型養成,夏伐或隔年輪伐式修剪;③施肥:每年分3次施入肥料,N、P、K配合施用(N∶P∶K=5∶3∶2或5∶3∶3),多施有機肥及磷鉀肥;④病蟲防治:桑椹菌核病防治在初花至盛花末期分別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交替施用,每次間隔7~10天,連續防治4次。桑椹漿癭蚊的防治在其羽化后成蟲在桑椹上產卵時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者10%吡蟲啉2000倍液進行防治。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蠶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