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尹振茂

春雨/攝
證券時報記者 尹振茂
2011年的種業新政正在對現有的行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隨著政府對相關企業的整頓,種業行業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
日前,農業部在北京召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新聞通氣會,據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楊雄年介紹,在上半年的農業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期間,各級農業部門加強源頭治理,嚴格種子生產企業資質審查,強化授權品種《種子生產許可證》發放管理,對4000余家小麥、玉米、水稻持證企業的《種子生產許可證》進行了全面核查,涉及授權品種2000余個,此間共撤銷、收回種子生產許可證470余個,依法吊銷了19家種子企業生產經營許可證,有效保護了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全國農業部門增加市場監管力量的投入,加大種子市場抽查力度,集中打擊套牌侵權行為,查處了侵犯品種權案件117起,涉案種子達200萬公斤,案值3000余萬元,有效遏制了銷售侵權假冒種子的違法行為。
據悉,全國農業系統集中開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種子專項行動保護了權利人、經營者和廣大農民利益,激發了國內研發人特別是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積極性。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國內研發人的品種權申請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其中企業申請量增長了45%。
今年2月,農業部在其制定的《2011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中將“種子”列為查處的重點產品第一位,“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假劣種子、套牌侵權、無證生產經營、未審先推、包裝標簽不規范等違法行為”,這與農業部往年的整治重點頗為不同。今年4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將種業列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指出要“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依法糾正和查處騙取審批、違法審批等行為,加強種子行政許可事后監管和日常執法,加大對種子基地和購銷環節的管理力度”。
“看來農業部對種業開始動真格的了,后續整頓扶持措施應該會繼續跟上,資質不夠的種子企業將被逐步淘汰,具有研發能力的大型優質種業公司將得到扶持,種子行業的集中度將會提升。” 一位農業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中國持證種子企業有8700多家,注冊資本在3000萬元以上的僅有200多家,實現繁育推一體化、經營范圍覆蓋全國的企業不到100家,種業前10強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