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李銳
7月底的京郊,各種大田農作物正處在生長期。在密云縣北莊鎮北莊村的谷子地,株高1.2米的谷子茁壯生長,株間雜草很少。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石文學介紹,這塊地種的是新近引進并推廣的谷子新品種“懶谷3號”。
“懶谷3號”原名“冀谷31”,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采用自主產權的專利技術育成的最新品種,2009年12月通過全國谷子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因其栽培省工省時,故稱為“懶谷3號”。據介紹,“懶谷3號”谷種由抗除草劑和不抗除草劑的兩種谷子采用科學方法配比而成,不僅能夠化學間苗、化學除草,省工省時,并具有優質、高產、鳥害輕等特點。
石文學說,谷子生產一直以來依賴人工間苗、人工除草,不僅勞動繁重,而且極易發生苗荒草荒,導致減產甚至絕收。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不適合現代農業的要求,成為制約谷子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瓶頸”。而引進的“懶谷3號”,可以采用配套栽培技術,使用兩種除草劑,一種是播種后出苗前封地使用的除草劑,叫做“谷友”,用于防治雙子葉雜草、抑制單子葉雜草;另一種叫“壯谷靈”,于3~5葉期莖葉噴施,用于防治單子葉雜草和谷莠子。噴施壯谷靈后,雜草枯萎死亡,留苗大體達到需要的密度,出苗25天內雜草防效達90%以上。
北莊村的村民老趙說:“以前人工間苗,一人一天間苗0.3畝,工錢是70元,一畝地需人工230元。現在我用的“壯谷靈”是和種子配套來的,谷種、“谷友”、“壯谷靈”一套才38元,比以前省了195元。真是又省錢又省力!”
石文學說,“懶谷3號”的引進,使北京谷子生產與小麥、玉米等作物一樣實現了簡單化。搭配適合谷子的播種機、脫粒機、聯合收割機的使用,谷子生產可實現機械化。
據2010年測產,密云縣100畝“懶谷3號”示范地平均畝產達到380公斤。今年,該縣推廣種植“懶谷3號”增加到500畝,預計產量比當地普通谷子品種增產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