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 新聞源起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近日稱,轉基因不僅不污染環境,而且可以有利環保。“基因技術使人類可以將特定基因轉入農作物,用來改進農作物的抵抗力(比如抗病蟲害),以便提高產量。這種能抵抗農作物病蟲害的基因,其產物對人體完全沒有作用。正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但對人的細胞毫無作用一樣。在農作物轉入特定基因,也改善其營養價值(如維生素)。”
一時間,轉基因又成為熱議焦點。在我們身邊有哪些食物含有轉基因成分?它們的生產過程怎樣?轉基因食品的現狀如何?
市場調研
食用油是百姓接觸最多的轉基因食品之一
“如果要是轉基因沒問題,那為什么食用油的包裝上要特別注明‘轉基因’呢?肯定還是不一樣。”經常逛超市的家庭主婦李女士這樣說。基于對轉基因這個科技味兒頗深的概念的恐懼,李女士表示不會購買轉基因食品。
走進北京的一家大型超市,在琳瑯滿目的超市貨架上,有的食用油包裝上會有一行小字:本產品為轉基因食品。按照規定,轉基因物質含量在0.9%以上,包括農作物、食品、動物飼料和植物油等必須清楚地標明“本產品為轉基因產品”。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多名市民表示,在買油的過程中,主要關注品牌、價格和食用油的種類,而對于是否是轉基因食品,還“沒太注意”。
我國各地方食用油品牌仍然多達數百個。為降低成本,有一些采用轉基因大豆油,但是市場占有率不大。購買時可看清標注,如“本品為轉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樣。
目前,國家對5大類17種食品或產品,要求必須進行是否轉基因的標注,分別是:一、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二、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三、油菜種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四、棉花種子;五、番茄種子、鮮番茄、番茄醬。
在轉基因作物種植方面,繼批準了轉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種植后,2009年11月27日,農業部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準主糧可進行轉基因種植的國家。
調查結果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接受程度降低
據新華社報道,一項由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所作調查顯示,當前接受轉基因食品的消費者比例較高,但隨著時間變化,這一比例呈現降低趨勢,調查結果進一步表明,關于轉基因較多的負面聲音是消費者接受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這項調查由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主持于近期所作,調查涵蓋江蘇、廣東等6個城市的400戶家庭。調查結果顯示,完全接受或比較接受轉基因食品的消費者占比為53%,比較反對和強烈反對轉基因食品占16%,持中立態度的占比27%。
“調查結果表明,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還相對較高。”黃季?引述近年來針對這一話題的調查數據說,隨著時間變化,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接受度呈現降低態勢。
同樣由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在2002年及2003年期間所作調查顯示,完全接受或比較接受轉基因食品的消費占比為61%,比較反對和強烈反對轉基因食品占8%,持中立態度的占25%。
黃季?表示,盡管調查顯示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度呈現下降態勢,但在實際采購中,很多消費者并未將是否轉基因作為采購食品的主要考慮因素。黃季?、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仇煥廣分析說,近年來,網絡上關于轉基因較多的負面聲音,是導致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接受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調查還發現,相關企業食用油外包裝上的“非轉基因”標識通常大且明顯,而“轉基因”標識通常小且被標在容易忽略的地方。
專家點評
轉基因主要存在于蛋白質中,油脂中幾乎不含轉基因成分
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白軍飛在南京多家超市所作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人購買食用油時在不超過30秒內作出決定,一些消費者根據銷售人員的推薦確定要買的產品,而不管其是否轉基因,將近70%的人表示他們首先要看價格、品牌和油的顏色,關心轉基因的人不超過15%。
“食用油脂中是幾乎不含轉基因成分的”,近期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參加行業學術討論會時講述了食用油與轉基因之間的微妙關系:“轉基因主要是存在于蛋白質中,各類油料無論是通過壓榨還是浸出工藝制油,蛋白最后是分離到油料餅粕中,食用油脂通過精煉處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油脂中是檢測不出轉基因成分的。”
在市場上銷售的包裝油要注明轉基因或非轉基因字樣,總讓消費者感覺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有著很大區別,這種標識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復旦大學教授、國際生物安全研究學會主席盧寶榮教授曾表示,“在我國,如果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必須標注清楚。我國很多食用油產品都在油壺上標注使用轉基因大豆,執法部門也經常到超市賣場進行檢查。轉基因產品標志并不是說這個東西是不好的,而是讓人們明白消費,就像標注某樣食品中含有維生素D一樣。國家既然允許有標志,就證明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沒有明顯差異。”
官方說法
我國政府批準進入市場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其實基因也不神秘,很多問題說了也就點透了。”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介紹,“我們現在吃的很多食品,都含有大量的基因,因為每個細胞里都有核酸的成分,核酸就是基因的主要成分。”
對于轉基因,“我們不是隨便轉,而是先搞清楚它的功能、安全性以后才能轉。”黃大?說。他認為,“經過安全的管理、科學的評價,由我國政府批準進入市場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因為,它已經通過非常嚴格的研究和管理的程序,而且經過了很多人的、多年的實踐。美國人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而現在全球已經有29個國家在種了。所以,事實證明它的安全性已被廣泛接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陳健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轉基因生物技術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仍存在很大爭議。從國際經驗來看,沒有一個國家推進主要口糧作物轉基因品種的商業化。此外,我國目前的種業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尚不健全,監管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我國能否對轉基因作物及其產品進行有效監管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具體到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戰略,尤其是具體到現階段主要糧食作物,特別是水稻、小麥等基本口糧作物的轉基因品種的商業化問題,則仍需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慎重決策。(記者 姜晨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