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玉米矮花葉病發生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7-17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25
 

  玉米矮花葉病又叫花條紋病、黃綠條紋病,病原為玉米矮花葉病毒病。一般可使玉米減產5%~10%,重發生年可造成明顯損失。

  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以感染發病,以苗期侵染的植株癥狀明顯,損失嚴重。病株黃弱瘦小,生長緩慢,株高常不及健株高度的一半。病苗最初在心葉基部葉脈間出現許多小點或斑駁,沿葉脈排列成斷續的長短不一的條點。癥狀逐漸擴展至全葉,在粗脈間形成幾條長短不同,顏色深淺不一的退綠條紋,葉肉失綠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因而又被稱為花葉條紋病,病情進一步發展,葉色變黃,組織變硬變脆以至干枯。病株多數提前枯死,不能抽穗。

  玉米矮花葉病毒在雀麥、牛鞭草等寄主上或在某些品種的種子內越冬,成為重要初侵染源,有玉米蚜、桃蚜、二叉蚜等20多種蚜蟲傳播,以非持久性方式傳播和汁液摩擦傳播。發病潛育期在20-32℃時約7 天,35℃以上時約4-5天。帶毒蚜蟲數量大、氣候干旱、管理粗放的地塊發病重。春玉米發病一般輕于夏玉米,早播夏玉米輕于遲播夏玉米。降雨次數多、雨量充沛的年份,不利于蚜蟲的遷飛和傳播,病害發生輕。玉米雜交種比親本自交系抗病。

  防治措施:

  1. 栽培管理措施

  (1)種植抗病的優良雜交種,如魯玉11、魯單46、魯單053、吉單321、植941、等。

  (2)調整播期,使玉米幼苗期避開蚜蟲從小麥田向玉米田遷飛的高峰。

  (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拔除病株銷毀。

  (4)育苗移栽,可減輕病害發生。

  2.藥劑防治

  用玉米種子重量0.1%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治苗期蚜蟲、薊馬、飛虱效果明顯。當發現中心蚜株可噴施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當有蚜株率達30%~40%,出現蜜露時應進行全田普治。還可使用毒沙防治,每667?用40%樂果乳油50豪升,對水500升稀釋后,拌15千克細砂土,然后把拌勻的毒沙均勻地撒在植株心葉上,每株1克。可兼治薊馬、玉米螟、粘蟲等。(作者:又琴 來源:中國化肥網)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