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展計劃處
一、項目建設總體目標
為加快推進我省現代種業發展,省財政設立省種子發展與區域試驗專項,項目通過加強對新良種及配套技術的示范、優勢特色品種資源的保護利用、種子質量監管和新品種的區域試驗,輻射帶動全省新良種及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我省農作物優勢產區的形成和發展,推動主產區品種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不斷提升我省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項目資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圍
項目資金重點扶持欠發達地區的種業發展。主要用于:農作物新審定品種的表證示范;優勢特色品種保護與利用;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農作物新品種的區域試驗。
三、項目立項的基本條件
(一)項目符合現代農業、種業的發展方向,具有區域優勢或地方特色,有利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農作物優勢產區的形成、發展及種業競爭實力持續增強,推進現代種業的健康發展。
(二)當地政府和部門領導對項目高度重視,對項目能提供強有力支持,項目單位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較好的基礎條件。
(三)實施的項目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對周邊地區和產業有較強的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項目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其中:
1.農作物新審定品種表證示范。
新審定品種表證示范區要具有區域代表性,相對穩定,交通便利,面積達到300畝以上,表證示范品種為近三年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新品種,年示范輻射推廣面積10萬畝以上,表證示范區比非表證示范區增產5%以上,年培訓農民400人次以上。由地級以上市種子管理機構申報,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原則上不超過20萬元。每個地級以上市申報項目不得超過1個。
2.優勢特色品種保護與利用。
具有地方優勢和特色,農藝性狀優良,經濟性狀好,商品性好,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具備較強的開發或優化提高的潛力,品種命名規范。由地級以上市和省直管縣種子管理機構組織申報,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原則上不超過20萬元。每個地級以上市申報項目不得超過1個。
3.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
具有獨立的種子管理機構和相應的技術人員、種子檢驗員,具備開展室內檢驗工作條件,具備抽檢80個以上樣品能力,能完成省下達的抽檢任務。由地級以上市和縣省直管種子管理機構申報,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原則上不超過20萬元。每個地級以上市申報項目不得超過1個。
4.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
區域試驗點要具有區域生態代表性,面積達到30畝以上,試驗技術人員相對穩定,具有開展試驗的設施設備。由承擔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及專項性狀鑒定的單位申報,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原則上每試點承擔每一類作物不超過3萬元,品質鑒定每品種不超過400元,抗病性鑒定每品種不超過600元,耐寒性人工氣候室模擬鑒定每品種不超過600元。
四、申報程序和要求
(一)申報方式。
具體申報程序根據省農業廳《關于進一步規范省級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粵農計[2011]9號)要求執行。項目承擔單位向同級農業部門報送《省種子發展與區域試驗專項資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附后),同級農業部門對項目的真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核后會同財政部門聯合上報上級農業和財政部門;省直屬單位直接報省農業廳。省農業廳、省財政廳聯合對各市、縣和省直單位上報的項目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后根據專家評審結果確定扶持項目。
(二)申報時間。
申報材料于2011年5月25前報省農業廳種子管理總站。
(三)申報材料要求。
(1)項目申報資料應有請示和可行性研究報告。
(2)報送材料一式四份,可行性研究報告電子文檔一份。電子文檔可直接發至zzzzglk@163.com。
(3)裝訂要求和方法。
①申報材料統一使用A4紙打印和復印;
②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封面作為首頁裝訂;
③請勿使用文件夾裝訂。
五、項目管理
(一)項目組織管理
省農業廳負責項目的組織管理,包括會同省財政廳組織項目的評審、檢查、考核等工作。項目所在地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為項目建設主管單位,負責項目跟蹤、檢查和監督工作;省直項目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對項目的監督管理。
(二)項目組織實施
省種子管理總站負責組織農作物新審定品種表證示范,優勢特色品種保護與利用,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項目實施;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負責組織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項目實施。項目所在地市、縣種子管理和推廣機構負責項目具體實施和指導。項目承擔單位負責項目申報、實施及績效評價。
附件下載:可行性研究報告 (1).doc
附件下載:種子發展與區域試驗(粵農計【2011】46號).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