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濟南時報

李昌平
時報4月28日訊 (記者趙雙勇)昨天傍晚,因給“雜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寫公開信而備受關注的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在接受記者連線時澄清:我不是質疑袁隆平,也沒寫公開信。
【澄清】
沒寫過信,也沒博客
27日,有媒體以《給農民留幾粒真正的種子 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封公開信》為題,報道了李昌平的一封信。信中呼吁袁隆平放棄雜交水稻研究,培育常規水稻,還農民選擇種子的權利。此文被網絡廣泛轉載,引發熱議,網上標注為“李昌平”的博客也全文轉載了這封信。
昨天傍晚,記者聯系到正在河南蘭考農村調研的李昌平。
濟南時報:這封信被公開后,很多人認為是向一名著名科學家發出了質疑。請問發文前是否也有過內心的反復?
李昌平:首先說明我不是質疑袁隆平。袁老是我十分尊敬的科學家,他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只是向他提出一個建議,希望他能以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呼吁社會為農民留下一些傳統種子,讓農民有自主選擇種子的權利。
我還要說的是,我沒寫什么公開信。當時,只是給一個朋友說過,沒想到對方發表出去了。據我所知,目前公開流傳的這封信也不是完整的。
另外,目前我沒有在任何網站開通過自己的博客,那些博客全是別人弄的。公開信也不是我放到博客上的。
濟南時報:無論怎樣,這封信公開了而且引發熱議,有人說你是為了出名再搏一把。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李昌平(電話那端傳來大笑聲):我要這個名氣干什么用?是提干?是為了漲工資?這說法太可笑了。
【觀點】
為農民留下種子
濟南時報:那提出這樣觀點目的是為了什么?
李昌平:是為了留種于民。種業經營者為獲得種子壟斷收益,一直在消滅農民的常規種子。中國民間幾乎沒有種子了。農民要獲得種子就必須去種子公司買。我的調查是,95%的種子都是從種子公司來的,而且一年比一年貴。過去,3斤稻谷換1斤雜交稻種子,現在20斤稻谷換1斤,而且只能種一季。
農民手里沒有種子,如果種子基地或倉庫有意外,比如被“恐怖分子”襲擊等,農民種什么?中國人吃什么?這事關國家和民族的安危。
我認為,袁隆平等科學家培育高產雜交種子,使傳統種子消亡,并非故意。但現在大家應反思一下,這種做法的另一面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采訪結束前,李昌平說,五一期間,他將就此事進行正式回應。“希望借助你們的平臺解釋一下,我不是質疑袁隆平,只是希望他以自己的科學能力、科學道德承擔起這個使命,考慮下國家的種子戰略,保留至少30%的常規種子。”
公開信中李昌平觀點:保留30%的常規種子
國家安全需要常規種子,民族安全需要常規種子;從節約肥料和綠色農業的角度考慮,中國需要常規種子;常規農作物(稻)也能高產,也可保障糧食安全;農民懷念自己的常規稻種子,常規稻種子可連續種3至4年。袁老師,您為人類的食物安全作出的貢獻是彪炳史冊的,但您也可能是消滅農民種子主權的第一人,盡管您是無意識的。最近一些年,我國種子戰略、特別是轉基因種子戰略有點亂,13億人口的中國,需要您老人家回過頭去嚴肅思考國家的種子戰略。能不能立法規定:必須保留30%的常規種子;國家設立種子糧庫(可做種子用的商品糧儲備庫)等等。袁老師,我之所以給您寫信討論種子問題,而不是給政府部門寫信,是因為我覺得您老是個嚴肅的科學家,是個可以從商業戰車上從容走下來的科學家。很多政府官員和科學家做不到這點,我相信您能!
李昌平其人
李昌平,1963年生于湖北監利縣,經濟學碩士。
先后擔任鄉鎮黨委書記、縣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
2000年3月他致信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反映農村問題,引起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同年10月,他首次公開在國內呼吁:給農民以同等國民待遇。
2000年9月辭去鄉黨委書記職務。
2002年1月,李昌平專著《我向總理說實話》一書出版。
現就職于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
作者:趙雙勇 (本文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