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兩會報道組
看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
專家觀點:近年來,我國種子產業發展不斷提速,全國種子市場價值由2001年的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多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但是我國種子產業整體還處于轉型期,面臨種子企業“多、弱”、創新能力差、企業的科研投入不足、育種和推廣相脫節等諸多問題。
對此,專家表示,應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增強種業的核心競爭力。民建中央在有關提案中建議,農業科研項目評審要以應用為導向,借鑒國外經驗,應用型課題由科研機構和地方單位聯合申請,研究資金由政府和企業等共同出資。
專家還表示,應提高種子市場準入標準,建立企業退出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支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做大做強。
“要將現有的超級稻育種研究優勢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其中的關鍵在于國家要有計劃地培育一批龍頭種子企業,并鼓勵他們以市場手段將這些資源進行最佳配置,使它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著名超級稻制種專家、神農大豐種業董事長黃培勁說。
事實上,國家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培育龍頭種子企業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去年12月13日,農業部發布了《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大幅提高種業生產及經營準入門檻。根據規定,種子公司取得全國經營許可證須有1億元以上的注冊資本。而今年2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打造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
“在良種補貼、農業結構調整、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專項資金上應當加大對重點龍頭種子企業的支持力度”,全國人大代表、遼寧丹東農業科學院玉米(0,-2427.00,-100.00%)研究所所長何晶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各種資本進入種子產業科技創新領域,要積極鼓勵種子企業大力開展產業的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鼓勵對種子產業的風險投資,積極為有自主創新實力的種子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創造條件,支持上市融資,特別是中小企業板、創業板。
民革中央在有關提案中提出,建議將種業作為國家“十二五”的重點新興產業,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加強基礎性、公益性研發投入,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育種材料、育種理論和方法研究,加大生物育種的研發力度,為培育重大新品種奠定基礎。
記者點評:種子是農業增產的根本,是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國家提出,要發展現代種業,這充分體現了對種業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也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科技進步的戰略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