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因不懂南北種植差異,農資店老板買來北方優質棉種銷售,這讓16戶新洲農民吃了大虧。
去年3月26日,新洲邱山應等16名農戶,先后在新洲豐農農資商店購買了山東種子公司生產的“大桃王”棉花種子,40元/盒,每盒可種一畝地。但農戶們發現,棉苗結桃率極低。因懷疑是偽劣種子,他們投訴到新洲三店工商所。
工商所請華農教授、區農業部門的專家調查、取證,最后確認該棉種是山東地區的優質棉種,只是不適宜在湖北種植,因此產量低。
工商人員認為,這是商戶不懂棉種南北種植差異的原理,盲目購貨導致的后果。經調解,新洲豐農農資商店老板李文發與農戶商定,待當年棉花收購季節完成時,比照其他棉農的平均產量補償損失。
日前,工商部門組織商戶、棉農多方調查核實,每畝減產棉花13斤,按今年籽棉每斤7元的收購價,16農戶共損失8000余元。昨日16名農戶拿到賠償。(武漢晨報 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