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晨報

往年2畝3分地能產3000斤左右的玉米,今年估計就能收200多斤
□本報記者 蔚艷紅
兩家的玉米地只間隔20厘米,同一天播種、同樣施肥澆水,然而只因用了不同品種的種子,張家玉米地里的玉米粒粒飽滿,而王家的卻產量很差。
呼市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二道街村村民王懷俊站在自己家2畝3分的玉米地頭,滿腹憂愁。今年,他家的玉米基本沒收入,靠它賣錢是沒有指望了。
記者從畢克齊鎮鎮政府了解到,9月30日,呼市土默特左旗農業局種子站工作人員在得知情況后,對玉米的生長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并采集樣品等待專家的鑒定結果。
發現:玉米“發育不良”
9月29日上午,看著自己家滿地的“發育不良”的玉米,王懷俊不住地嘆氣。王懷俊隨手掰開一只玉米棒,記者看到,剝去外衣的玉米棒上只有能數得見的幾顆玉米粒,有的甚至顆粒沒有。
眼下正是玉米收獲的季節,村民們都心急如焚,這樣的情況20年沒遇過。“往年2畝3分地能產3000斤左右的玉米,今年估計就能收200多斤。照這樣計算,玉米大約減產93%。”王懷俊說。每年3000多斤玉米除了能賣1800元之外,還要剩余800多斤,那是3只羊的飼料,另外還要喂養一只小豬崽。在他看來,今年種的玉米基本沒收入,更別想喂豬了。
半個月前,打工的王懷俊聽說玉米不結玉米棒,便放下手中的鐵鍬去了玉米地,2畝地除周圍的玉米因刮風傳授其它品種的花粉有玉米棒外,地中間的玉米成熟后都沒有玉米棒。
王懷俊傻眼了,同一天播種、同樣施肥澆水,張家的玉米長勢喜人,玉米棒也很飽滿。他開始懷疑開春時播撒的滿世通526玉米種子是假種子。
調查:大面積減產
同村的村民也認為,王懷俊的懷疑是有一定根據的。玉米“發育不良”導致減產的農戶不是一家,全鎮都有,光一個二道街村就有30戶。
因為進入9月份以后,他曾經聽說畢克齊鎮南村的村民說起過類似的事情,玉米減產嚴重,有的甚至顆粒無收,他們用的也是滿世通526玉米種子。
畢克齊鎮不光是一個二道街村的村民遭遇這樣的事情,北園子村也有許多農戶金秋時節無法收獲金黃色的玉米。渠梅梅是受害的農戶之一,自去年同村村民用滿世通526的玉米種子增產后,村民滿懷喜悅于2010年都嘗試種了該品種。“一畝地能增產10%,誰不愿意用呢,但誰又知道今年就能夠絕產呢?”村民都抱怨。
渠梅梅說:“我承包了20畝地,都種玉米,其中15畝用的是滿世通526的品種,5畝地用別的品種。種的15畝滿世通526的種子都不長玉米棒,一年的希望算是泡湯了。承包一畝地200元,雇人耕種75元,一袋碳酸氫銨36元,澆4回地,一回30元,15畝地3袋磷酸二銨189元,地膜約500元。”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的成本在480元左右,這還不算自己辛辛苦苦鋤地的勞力付出。
回應:
移交經管站介入調查
從王懷俊家的玉米地里出來,記者來到了畢克齊鎮鎮政府辦公室。
如果玉米減產的原因是假種子惹的禍,那么受損失也不只是一個村的一戶,而是全鎮30個村所有用過該種子的農戶。
二道街村村民王懷俊將“發育不良”的玉米棒和隔壁張家顆粒飽滿的玉米棒拿到了鎮長辦公室,畢克齊鎮姜鎮長告訴記者,聽到鎮上有這樣的事情后,問王懷俊為什么不早一點向鎮里反映。王懷俊也是滿肚子委屈,他和幾個村民找過好幾次當地的種子專賣店,但后來再去時已經找不到經銷商。
隨后,姜鎮長聯系到土默特左旗農業局經營管理站,該站站長付在興當即表示,將聯系農業局種子站技術人員下來對“發育不良”的玉米棒進行鑒定。當日上午,姜鎮長通知畢克齊鎮經管站主任郝中華通知全鎮30個村里的村民,凡是有玉米減產的農戶上報畢克齊鎮經管站,只要通過鑒定確定為假種子,鎮政府將通過旗農業局監察部門和工商局等相關部門向經銷商或生產商索賠。
■兩家地僅隔20厘米,張家的玉米粒飽滿,王家顆粒無收 本報記者 孫新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