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獲季節,蔡甸區?山街民生村十一組60歲老農康垂洲任由稻子長在田里,沒有收割,因為稻穗全是癟的,收割已毫無意義(如圖)。
昨日,康垂洲告訴記者,今年種的6畝稻谷的稻種,全是從?山常福老街一家農資店里買回的“苯兩優639”雜交水稻種,當時花250元買了10斤,不過,他是第一次使用這一稻種,四五月份泡種、下秧時,跟其它品種的水稻沒什么兩樣,可到收獲季節,6畝稻谷的稻穗全部都是癟的。康垂洲找到農資店要求賠償,遭拒。
根據包裝上的信息,記者聯系到位于洪山珞獅南路的湖北長江屯玉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銷售主管胡先生表示,“苯兩優639”雜交水稻種質量沒問題,該品種已在湖北推廣種植10年,幾年前就通過了省農業部門的審定(鄂審稻2008007),此前并未發生大面積絕收。今年,該稻種在我省銷售3萬多斤,種植面積近2萬畝,但出現絕收的面積并不大。
胡主管說,今年,在漢川、黃梅和蔡甸,出現了該品種雜交稻絕收現象,原因是今夏部分地區高溫天數較長,因種植時間不同,在一些地區,該品種水稻花期恰逢高溫,花蕊被灼傷,導致絕收。因農業基本是“靠天收”,自然災害造成的絕收,不在種子公司的賠償范圍內。(來源:楚天都市報 作者:談海亮 戈昊怡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