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0年全區雜交玉米制種田花期質量抽檢情況的通報
為進一步加強玉米制種田間管理工作,著力提高種子生產質量水平,8月4日至8月10日,自治區種子管理站組織各縣種子管理站檢驗員,對全區雜交玉米制種田進行了花期質量抽檢。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今年全區辦理雜交玉米種子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13家,制種組合34個,面積3.14萬畝。本次抽檢面積1.67萬畝,占生產面積的53.5%,抽檢組合34個,抽查樣點450個,檢查父母本植株13.5萬株。按照GB/T17315-1998《玉米雜交種繁育制種技術操作規程》及田間檢驗方案規定,抽檢人員調查了企業的生產品種、面積,核查了生產檔案及制種田的隔離條件,并通過隨機抽樣,著重檢查各制種組合的父、母本雜株及母本去雄情況。
二、抽檢結果
被抽檢制種田中,合格制種田1.31萬畝,合格率78.4%,不合格制種田0.36萬畝,不合格率21.6%。在抽查的13家企業中,有10家企業的制種基地質量控制情況較好,制種田隔離條件適宜,企業能夠總結制種經驗,制定行之有效的種子生產技術措施,能夠建立種子生產檔案及與種子質量掛鉤的獎懲機制,制種工作中技術操作比較規范,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制種基地去雜、去雄比較干凈,母本行小株清理及時,有效地保證了品種的真實性和種子純度。抽檢情況表明,寧夏回族自治區原種場、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青銅峽分公司等單位的制種基地,田間質量管理比較規范。
此次抽檢中,寧夏農墾局良種繁育經銷中心在前進農場8隊生產的100畝元玉3號雜交種;張掖市祁連山種業有限公司在青銅峽大壩鎮中灘村7隊生產的100畝吉大101雜交種、在青銅峽大壩鎮中灘村2隊生產的200畝長單347雜交種、在青銅峽邵崗鎮永涵村2隊生產的100畝春早42號雜交種、在青銅峽瞿靖鎮光輝村2隊生產的200畝良星4號雜交種;寧夏金靈州種業有限公司在青銅峽市瞿靖鎮毛橋村、小壩鎮先鋒村生產的400畝長玉18號雜交種;敦煌種業先鋒良種有限公司在青銅峽市小壩鎮富裕村6隊生產的100畝先玉696號雜交種由于隔離條件達不到標準規定,綜合評定為不合格制種田。
三、主要問題
一是隔離條件不達標是影響今年玉米制種田間質量狀況的重要因素。由于制種基地落實難度大,部分制種田的隔離條件達不到要求,生物學混雜風險增大,嚴重影響制種質量。二是有些種子企業田間管理不到位。檢查中發現,個別制種田親本純度不好,去雜不徹底,存在母本雜株去雄留株現象;有的制種田拔除的母本雄穗隨地亂扔,沒有填埋措施或填埋不徹底;個別制種田母本雄穗摸苞去雄不徹底,尚留殘枝和散粉小株。三是田間生產技術檔案不規范,記載內容不全面,檔案格式不標準,影響了種子質量追溯。四是制種單位提供的親本特征特性介紹,主要性狀內容不全面,個別企業瞞報制種品種、面積的情況仍然存在,影響種子生產監管工作質量。
四、整改要求
1、嚴格落實整改措施。張掖市祁連山種業有限公司、寧夏金靈州種業有限公司、寧夏農墾局良種繁育經銷中心、敦煌種業先鋒良種有限公司要嚴格按照玉米制種技術規程規定和整改要求,對抽檢不合格田塊單收單打,并經純度鑒定合格后方可包裝、銷售,純度鑒定不合格的種子,企業必須進行轉商處理,不得做為種用。制種基地所在地種子管理機構要對不合格企業的整改工作加強檢查,督促企業于10月30日前將整改情況上報自治區種子管理站。對整改無效或問題突出的企業,將按照《種子法》的有關規定進行查處。
2、加強田間后期管理。各種子生產企業在玉米種子收獲前,要組織技術人員,繼續對制種基地進行田間檢查,及時徹底清除雜株和散粉株,加大收貯過程中的去雜力度,確保雜交種子質量。
3、強化種子生產監管。各地種子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生產監管工作,督促轄區內種子企業規范種子生產行為,加大無證生產等各種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附件:2010年全區雜交玉米制種田花期質量抽檢情況統計表
二0一0年九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