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揚子晚報
買了幾斤黑豆準備回家熬粥喝,不料到家用水一淘,竟然淘出一盆黑水,再淘還是黑水!消費者孫先生找到寶應縣消費者協會投訴。商家態度十分強硬:“這是豆子里的黑色素揮發的結果,很正常。顧客要賠償,除非有權威部門檢測證明是質量問題。”揚州大學植保專家表示,淘洗黑豆接連出現“黑水”肯定不正常,由于目前農產品在“顏色”方面無檢測標準,在消費者維權存在障礙的情況下,建議工商部門可組織專家“會診”。
■驚訝
洗出“墨水”后黑豆變“紅豆”
據孫先生介紹,前幾天,他以每斤6元的價格在一家糧油店購買了4斤黑豆,可回家一淘洗竟然淘出一盆黑水,再淘還是黑水。而放了幾個小時,黑豆又變成了“紅豆”,而且盆壁沾滿了斑斑點點的藍黑色污垢。孫先生當即懷疑黑豆是染色的。他認為,按常理,黑豆再怎么淘,怎么泡,也不應該變成“紅豆”啊。
商家 這很正常,是豆子里的黑色素揮發
孫先生投訴后,寶應消協工作人員立即找到商家。商家解釋說,她賣豆子賣了10多年了,黑豆、黃豆、紅豆、綠豆等,她都經營過,在進貨時就嚴格把關,不可能是染色的。她還說黑豆淘出黑水是“正常”的,這是黑豆中的黑色素揮發出來的結果,吃黑豆吃的就是黑色素。消費者反問,為什么黑豆“泡”成了“紅豆”?商家解釋道,就是這個品種。商家還補充說:“雖然受張悟本的影響,近期雜糧的需求量一度加大,黑豆的價格也有所上升,但將其它豆類染成黑豆不僅染色成本很高,而且很難上色,且不易染均勻,同時也容易辨認,一旦被發現還會有高額的處罰,不合算。”
當著消費者孫先生和商家的面,消協工作人員將黑豆現場浸泡,幾分鐘后,只見這些黑豆慢慢向外散發出一股藍黑色的水霧,明顯有染色跡象。在場所有人都表示驚訝,而商家對此仍不予認可,他們表示,只憑經驗來判定而沒有法定的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他們是不會接受調解的,更談不上賠償。雖然最后在消協的調解下,商家作了退貨處理,但并不“服氣”。
專家 如果正常,下雨田里豈不是要淌黑水
寶應縣種子公司工作人員昨天向記者解釋道:“黑豆浸泡后掉色屬于正常現象,因為黑豆表皮有色素,但一般呈褐紅色,如果浸泡的豆量過多,會讓人誤認為水變成了‘墨汁’。經過稀釋后,如水質仍為紫紅色或偏紅色,說明黑豆質量正常,如稀釋后還是黑色,這就要注意了。”
昨天,記者就此采訪了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植物專家金銀根教授。金銀根告訴記者,黑豆淘洗時,幾分鐘內水不會變黑。而且,黑豆和紅豆根本就是兩個不同品種,再怎么浸泡,黑豆也不可能“泡成”紅豆,因此,孫先生購買的黑豆肯定存在問題。
“如果泡一下水變黑是正常情況,那么下場大雨后,農田里的黑豆豈不是要淌‘黑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而對于消費者該如何維權,金銀根表示,眼下確實沒有哪家機構具備完整的檢測項目,正如工商部門所言,“染色”確無檢測標準,會成為維權的障礙,“不過我倒建議,工商部門可以對‘疑似問題產品’進行取樣后,組織‘專家會診’,一旦形成結論,完全可以據此對商家進行處罰,這也是工商部門本身具備的職能和權力”。
無檢測標準成維權障礙
“有無染色,目前許多地方都是憑經驗來判定和調解消費糾紛的,的確不太客觀,確實只有法定檢測機構的鑒定結果才有說服力。”寶應工商局消保科負責人表示,遇到這類問題可以先跟商家協調,如果可以退換貨最好,如果不行,消費者還需要自己拿著黑豆去檢測。如果檢測出黑豆確實有問題,可以要求商家賠償,檢測費用也由商家負擔。如果沒有問題,消費者需自己負擔檢測費。
但據消協了解,目前工商和農業部門的食品檢測主要檢測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微生物超標等,對于是否有染色劑目前無法檢測。記者昨天采訪揚州市農產品檢測中心負責人時,該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的檢測項目,他們主要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監控,對重金屬殘留、農藥、激素等進行檢測。而據他們了解,其他食品檢驗部門也很難細化到對食品“染色”進行檢測,因為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檢測標準和合適的依據。“消費者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請教相關專家,專家從專業技術層面給出結論,就可以作為工商部門執法的依據。”該負責人建議說。(徐鐘 萬長青 陳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