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黑龍江日報
雙城市是我省玉米主產區,市內近95%的耕地種植了玉米。秋天快到了,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不過,雙城市多個鄉鎮的村民卻情緒低落---他們懷疑買了假種子。
玉米穗10厘米等于絕產
今年,雙城市樂群鄉樂群村的周元才家種了30畝地玉米,品種是“碩單5號”。周元才說:“買種子時,都說這品種好,去年有人種過收成不錯,我就花了864元錢買了48公斤!”
8月18日上午,記者走進周家的玉米地,看見他家鄰居的玉米稈已開始泛黃,而他家的玉米仍然翠綠,玉米稈長得倒比鄰居家的高。周元才隨意扒開一穗玉米,就看見玉米穗長10厘米左右,玉米粒呈白色,有的地方干脆沒有籽粒。他家滿地全是這種成熟不好的玉米,有的玉米秸稈上根本就沒結穗。兒子周偉說:“長出這樣的玉米就等于絕產!”
周偉特意拿來了鄰居家的玉米穗相比,發現與他家的相差很大,鄰居家的玉米籽粒灌漿飽滿,穗粗壯。他說,樂群村種了“碩單5號”玉米種的大約有20多戶近400畝,都與他家的一樣成熟不好、籽粒發白、缺籽,絕產已成定局。
據記者了解,雙城市有多個鄉鎮的農民種植了“碩單5號”玉米種,目前得知有問題的還有團結鄉增勝村、樂群鄉友好村、國慶村等,種植面積近2000畝。

正常的玉米籽粒開始灌漿,而“碩單5號”玉米棒還是小不點兒。
“碩單5號”出處不詳
農民李彥河拿出剩余的“碩單5號”玉米種給記者看,在包裝袋上,記者一眼就發現了問題。
“碩單5號”字體很大,下面小字是“掖單19”,國審號為:980013。記者查詢(1998-2008)年國家審定玉米品種目錄,發現“碩單5號”根本就不存在,只有“掖單19”的國審紀錄。經查,“掖單19”是由山東省萊州市農業科學院選育,而“碩單5號”的包裝袋上卻寫著甘肅甘豐種業有限公司生產,而且“掖單19”也不是黑龍江省玉米審定品種,在黑龍江推廣是違反種子法的。因為《種子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以非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他種品種種子的,即為假種子。《種子法》還規定,已經審定的品種名稱屬于品種的法定名稱,經銷商應該以批準的名稱進行包裝。

“碩單5號”玉米種子包裝精美,誰承想,中看不中用。
賠償協議讓農民看不懂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出問題的“碩單5號”玉米均是小粒的。“碩單5號”玉米種的經銷商分別是雙城市洪福種子銷售處和樂群供銷社種子經銷站,后者是前者的分銷處。在洪福種子銷售處購買的種子包裝重量是1.6公斤,在樂群供銷社購買種子包裝重量為2公斤。
農民們發現玉米出現問題后,與洪福種子銷售處取得了聯系,銷售處派人現場查看后,和部分農民簽了《關于種植“碩單5號”(小粒)買斷協議書》,協議書上表明,凡是種植“碩單5號”(小粒)的農戶,根據目前田間表現,可根據購種發票獲得每畝600元的賠償,一袋種子按1.6公斤計算賠償900元,現有的玉米秸稈歸洪福種子銷售處。農民馬文喜同意了這個方案,簽下了協議。而農民趙玉柱不同意這樣賠償,理由是,這點錢僅僅是地租出去的價,按今年的收成,每畝地最少賺600元,他如果同意這個賠償價,就等于今年他沒賺到錢。而買2公斤包裝的農戶更是拒簽協議,因為對他們也按每袋900元賠,可2公斤的種植面積要大于1.6公斤近4畝地。
隨后,記者來到雙城市農委了解情況。在一間標有農委副書記的辦公室外,一位副書記說農委主任不在單位,主管種子的副主任剛退休,想了解種子的情況還得找種子管理站。記者問種子管理站在哪?他說他也不知道,讓記者找辦公室。記者之前已經問過農委的辦公室了,也稱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