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農業計財〔2010〕146號
各設區市及楊凌示范區農業局(委)、財政局,省農墾總公司:
為了切實做好2010年小麥良種補貼工作,按照《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10]23號)要求,我們制定了《陜西省2010年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陜西省農業廳 陜西省財政廳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一日
陜西省2010年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按照《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小麥良種使用率為目的,以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平為核心,以科技服務和政策扶持相結合,良種良法配套與高產優質相結合為手段,充分調動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提高單產、品質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二、實施規模和預期目標
(一)補貼范圍及補貼標準
對生產中使用小麥良種的農民(含農場職工)給予補貼,補貼標準每畝10元。
(二)補貼方式
今年我省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行差價購種補貼方式。
省農業廳委托省種子管理站組織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六市(區)小麥良種補貼項目供種企業招標工作。
省農業廳委托漢中、安康、商洛、榆林、延安五市農業局及省農墾總公司,按照省上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本地實際,落實小麥良種補貼政策。省農業廳屆時派員對其工作對進行督導。
(三)預期目標
通過項目實施,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1700萬畝左右,小麥總產穩定在416萬噸以上,力爭小麥良種覆蓋率100%。統供良種要全部實行規范包裝、包衣,按戶開具票據和提供栽培技術要點。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品種擇優的原則。由省農業廳組織專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合理的品種區域布局指導意見,明確主栽品種,確定的品種必須是國家或省上審定通過的品種。
(二)堅持公開推介的原則。小麥品種區域布局指導意見確定后,省農業廳通過陜西農業信息網向社會發布推介。
(三)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各級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品種,一個縣域內推介的主栽品種不得超過5個,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四、工作內容
1、確定企業。按照《陜西省2010年小麥投標企業資質認定辦法》(見附件1),《陜西省2010年小麥供種企業招投標辦法》(見附件2)執行。
2、項目區劃分。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按項目區進行招標。項目區由縣級農業行政部門按照小麥生產條件集中連片進行劃分,小麥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下的縣區一個項目區,小麥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區,原則上每個項目區面積不少于20萬畝。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六市項目區劃分表(見附件4),市農業局審核匯總后于8月3日前統一報省種子管理站(含電子文本)。
3、供種量核實。縣(區)農業、財政部門依據企業建立的供種清冊、發票存根和農戶購種發票,對企業實際供種數量核實,無誤后,將核實情況報告市農業、財政部門。市農業、財政部門組織抽查復核后報省農業廳、財政廳,并抄送省種子管理站。
4、資金撥付。資金撥付按照“兩查三撥付”的辦法實施。供種企業確定后,按照中標確定的種子數量預撥50%的補貼資金。供種結束后,依據核實的企業供種數量再撥付40%的補貼資金。其余10%補貼資金,在小麥齊穗后,對大田供種質量進行核查后予以撥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種子管理站在省農業廳的領導下,負責制定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六市(區)2010年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招標辦法、組建評委專家庫、委托招標公司組織招標。省農業廳對項目有關文件、評委人員及招標公司資質進行審核,監督招標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
各級農業部門是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的組織者。主要負責企業資質審查、組織招投標工作、項目實施區劃分、企業供種數量、質量和配套服務措施的檢查核實、違紀違規事件查處。
供種企業全面負責中標項目區供種工作。要做到所供品種對路、種量充足、質量合格;依據供種數量如實填寫供種清冊,按戶開具購種發票,建立完善的供種檔案;按照招標時的承諾開展各項服務措施。
(三)嚴格項目核查
縣(區)級農業部門在供種期間要對企業供種數量和質量進行全程監管,秋播后和夏收前,要由農業局主要領導帶隊依據供種清冊對企業供種數量和質量進行核查,核實無誤后由主要領導簽字上報市級主管部門。
市級要依據縣級上報情況和企業供種清冊加大抽查力度,要做到逐縣逐企業進行抽查。在秋播后對供種數量進行抽查,在夏收前對供種質量進行抽查。每企業抽查量不得少于供種量的10%,每縣區抽查面積不得少于總面積20%。抽查結束后要形成專題報告由抽查成員簽字存檔并報省農業廳備查。
省上在夏收前將依據各市、縣核查情況和企業供種清冊組織對各企業供種數量和質量進行檢查。
(四)規范行為,嚴肅紀律
各級農業部門不得變更投標申請企業資質審查條件;不得拒絕資質合格的企業參與投標;不得擠占、挪用、抵扣補貼資金;不得巧立名目向企業收取任何費用;不得包庇縱容企業虛報供種數量騙取補貼資金。
對隨意變更投標資質審查條件,拒絕資質合格企業投標的,給予主要領導和負責人通報批評;對擠占、挪用、抵扣補貼資金的,依據有關規定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對向企業收取有關費用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對包庇縱容企業虛報供種數量的,追究相關負責人責任。
供種企業不得偽造資質進行投標;不得結盟串聯進行惡性競標;不得供應質量不合格種子;供應的小麥種子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不得混雜有大麥等異作物,雜株比例不得超過1%;不得虛報供種數量;不得向農民供應未審定或越界種植品種;不得采取欺瞞、強制等手段,供應違背群眾購種意愿的品種;不得供應未包衣和包衣質量不達標種子;不得供應包裝不規范種子。
對偽造資質進行投標、結盟串聯進行惡性競標的,取消中標資格;對弄虛作假、虛報補貼面積、供種數量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的,除追回資金外,按照《國家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追究相關責任;對供應的種子未包衣或包衣質量不合格,未包裝或包裝不規范,供應的品種未經審定通過、越界種植、違背群眾意愿的,按照“種子法”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對供應的種子混雜有大麥等異作物,雜株比例超過1%的,扣除10%的良種補貼資金,因種子質量問題給農民群眾造成經濟損失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對出現上述問題的企業將取消今后三年的小麥良種補貼項目投標資格。
(五)做好政策宣傳
各級要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的積極性,使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使好的品種得到推廣應用。
(六)做好項目總結
各縣區農業、財政部門要在小麥播種結束后,及時對項目落實情況進行核查總結,并于10月底前將工作總結報市農業局、財政局。市農業局、財政局審核匯總后,于11月10日前將本市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執行情況形成工作總結報省農業廳、財政廳,并抄送省種子管理站。
附件:1、陜西省2010年小麥投標企業資質認定辦法
2、陜西省2010年小麥供種企業招投標辦法
3、陜西省2010年小麥預撥面積及補貼資金預撥表
4、縣(區)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劃分表
來源:陜西省農業廳計財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