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新聞網五家渠 7月12日電 (鄭先華 尚春玲) 7月12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二隊一組的文忠唐看著滿地開滿白花且長得郁郁蔥蔥的脫毒微型馬鈴薯地塊,信心百倍地向前來參觀的職工代表們介紹說:“今年團場引進脫毒微型馬鈴薯進行良種繁育,以后我們種植的土豆不僅畝產量有大幅度地提高,而且品質好、抗病性強,應用新科技就是好,這必將為我場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在有限的土地上提供充足、優質的原料。”
馬鈴薯是奇臺農場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并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家年產“超牌”馬鈴薯淀粉2萬噸的新疆祥瑞淀粉廠。為提高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今年年初,該場從農六師農科所購進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子110萬粒,在海拔較高、且蟲害發病率較低、水源土壤空氣清潔無污染的開墾廟社區推廣種植。4月28日開始對180畝土地進行播前仲丁靈土壤處理,畝施農家肥2一3噸,播種時采用機械開溝人工點播,并帶種肥30公斤/畝。
據悉:傳統的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病毒入侵植株和塊莖,引起品種退化的現象比較嚴重,并造成產量下降,效益低。脫毒微型種薯是利用生物技術與無土栽培技術相結合在防蚜條件下以工廠化生產的脫毒的小塊莖,是健康的原原種。通過種植脫毒微型馬鈴薯,可生產出抗病性強、高純度、幾乎無退化的一級種薯和二級種薯,用這些種薯投入大田生產,與傳統馬鈴薯種植相比,可使畝產提高700一1000公斤,達到畝產3.2噸以上,有效改善馬鈴薯的品質。
該社區職工們采用新技術引進新品種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極高,紛紛拿出土質條件較好的水澆地種植脫毒微型馬鈴薯原原種子。文忠唐等11戶職工將110萬粒脫毒微型馬鈴薯原原種子連片進行種植,面積達180畝,在方園三公里之內都沒有茄科作物種植。該社區主任王珠生告訴筆者,全社區各連隊都擁有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具體指導馬鈴薯種植規程,團場生產部門時時進行著微型種薯的生產技術研究。該社區水澆地1.1萬畝,過去種的主要是小麥、大麥、傳統馬鈴薯,每畝地純收入最多不足500元(人民幣),現在種植這種產量高、品質佳的脫毒微型種薯,每畝地每年可拿到1000元。職工們感到很合算。王珠生還算了一筆更大的帳:該社區將依托獨特的氣候資源、潔凈的水源、無污染的空氣以及當地多年種植馬鈴薯嫻熟的技術,將拿出2000一3000畝地建成脫毒微型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采用全程機械化生產,使解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投入到設施農業生產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該場職工們還積極利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購進了價格70多萬元的大、小馬鈴薯收獲機24臺,對傳統常規馬鈴薯和脫毒微型馬鈴薯原原種子進行采收。生長過程中采用機械中耕培土、施肥澆水,現在180畝脫毒微型馬鈴薯原原種子已全部開花,苗齊苗壯。預計9到10月便可全部實施機械采收。
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工作將共同推廣脫毒微型馬鈴薯繁育體系,促進該場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加快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步伐。(完)
供稿:農六師奇臺農場政工辦 鄭先華
電話:13899632202 郵編:831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