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蘭州日報
甘肅新聞網蘭州6月17日電 據蘭州日報報道:由于各種原因,蘭州白蘭瓜似乎已成為一個傳說。6月15日,從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一場鑒定會上傳來讓人振奮的喜訊:蘭州市農業科技人員歷時4年選育出高產優質厚皮甜瓜新品系06-05(實驗推廣中被瓜農稱為蜜源),該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這意味著蘭州白蘭瓜品系有了自主升級的新丁,而這粒種子將助推白蘭瓜重振美名。
蘭州素有“瓜果城”的美譽,甘肅是我國大果型厚皮甜瓜主產區之一,代表品牌白蘭瓜和黃河蜜遠銷國內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區。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甘肅甜瓜生產中的主栽品種白蘭瓜和黃河蜜相繼因自身常規品種、中性易混雜退化引起了品質和產量下降、生產和市場萎縮,嚴重制約了甜瓜產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期間,雖有一些甜瓜品種在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因個小、產量低、貯運性差、貨架期短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難以更好的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6月15日,在皋蘭縣什川鎮下泥灣村,來自省市的農業專家們先后走進了一個個高架大棚。這些大棚正是蘭州市農業科技推廣研究中心的新品種實驗推廣點,大棚里生長的橢圓型甜瓜已經成熟。專家們看長勢,看瓜型,測糖分,測產量,分析瓜秧的抗病性。“我去年就種了‘蜜源’,這個新品種產量高、品質好、抗病性強,一畝地收入8000元沒有問題。”村民魏萬龍說,“蜜源”的畝產量在8000斤以上。今年他又種植了“蜜源”,當天正在采收,地頭價格為1.4元/斤,瓜商已經將車開到地頭等著裝貨。
“一個品種可以決定一個產業走向,特色產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品種的自主創新和升級。”蘭州市農業科技研究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張勤介紹,該單位30多年來一直堅持甜瓜育種研究與示范推廣,擁有豐富的不同類型原始材料。針對蘭州白蘭瓜萎縮現狀,2006年,“高產優質厚皮甜瓜新品系06?05選育”項目在市科技局立項。當年,項目組春夏在民勤縣進行實驗,秋冬在靖遠縣實驗,2007年繼續在兩地實驗。2008年在皋蘭縣什川鎮下泥灣村進行品種對比實驗,同時,在民勤縣收成鄉和皋蘭縣的忠和、什川兩個鄉鎮的多個村子試種,深受歡迎。2009年,安排了多點實驗,深受省內瓜農和市場歡迎。
日前,由省科技廳組織,蘭州市科技局主持,邀請省市有關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對市農業科技研究推廣中心完成的“高產優質厚皮甜瓜新品系06?05選育”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與會專家通過現場查看、聽取匯報、審閱資料,經質疑討論后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專家們認為,甜瓜新組合06?05植株長勢強,坐果率高,整齊一致;果實橢圓形,果皮白色網紋,外表美觀;淡綠脆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14.4%以上;耐貯運,貨架期長;對甜瓜細菌性葉枯病表現高抗,對甜瓜白粉病中抗,露地和保護地均可種植。多點實驗表明,平均畝產量4000千克左右,比對增產15.3%至20.3%,最高畝產量可達4600千克。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針對性強,在白蘭瓜高產優質雜交新品種選育方面有所創新,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