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茂春 來源:河北科技報
小麥施用種肥能迅速被幼苗吸收利用,使麥苗早生根,早分蘗,促進壯苗。小麥施用種肥一般可增產10%以上,特別是薄地、底肥不足或誤期晚播的情況下,增產作用尤為顯著。在選用種肥時,必須注意選用對種子或幼芽副作用小的速效性肥料。常用的種肥有:
硫酸銨。在氮肥中,硫酸銨的吸濕性小,易溶解,適量施用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無不良影響,最適合做小麥種肥。硫酸銨可直接與小麥種子混播,每畝3~4公斤,或者按種子重量的50%與麥種干拌均勻后混播。
尿素。尿素含氮量高,但含縮二脲,影響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故一般不宜與種子混合播種。如需要用尿素做種肥時,必須選用優質尿素,用量不能過大,每畝2~3公斤,最好采用條施,先施種肥后播種,盡量避免種子與肥料接觸。
過磷酸鈣。過磷酸鈣易溶解,但在土壤中移動性小,其范圍一般在1~3厘米,大多集中在施肥點0.5厘米范圍內。含有游離酸,具有腐蝕性,易吸濕結塊,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化學固定而降低磷的有效性。選用做種肥時,必須選優質特級品,不能接觸種子。施用方法:一是條施。每畝用過磷酸鈣5~7.5公斤,與5~10倍腐熟的有機肥混勻,順著播種溝條施在種子下方或側下方2~3厘米處。二是拌種。每畝用過磷酸鈣3~5公斤,先與1~2倍細干的有機肥料拌勻(也可用少量細干土混勻),再與浸種后陰干的麥種放在一起攪拌,隨拌隨播。
鈣鎂磷肥。不潮解,不結塊,對種子沒有腐蝕性,物理性較好,施入土壤后,移動性小,不易流失,易被土壤溶液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逐漸分解,為作物吸收利用,宜做小麥種肥,每畝5~10公斤,可以拌種施用。
磷酸二銨。是以磷為主的氮、磷二元復合肥,每畝用2.5~3公斤,條施于播種溝內。
磷酸二氫鉀。是一種優質磷、鉀復合肥,用作種肥,可改善小麥苗期的磷、鉀營養,促進根系下扎,有利于苗全苗壯和安全越冬。施用方法:一是拌種。用磷酸二氫鉀500克,對水5公斤,溶解后拌麥種50公斤,拌勻堆悶6小時播種。二是浸種。將選好的麥種放入0.5%磷酸二氫鉀溶液中浸泡6小時,撈出晾干后播種。
硫酸鉀。吸濕性小,易溶于水,不易結塊,物理性好,施用方便。在缺鉀的土壤上,可用硫酸鉀做種肥。硫酸鉀施入土壤后,鉀離子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也可被土壤膠體吸附。每畝用量為1.5~2.5公斤。要注意,硫酸鉀的肥分含量高,不能與種子接觸,以免燒幼苗。一定要控制好用量,肥料與種子相距3~5厘米為佳。
硫酸鋅。在缺鋅地區施用,可使小麥增產10%~18%。拌種,用硫酸鋅50克溶于適量水中,拌麥種50公斤,拌勻堆悶4小時,晾干后播種。浸種,將選好的麥種放入0.05%硫酸鋅溶液中浸泡12~24小時,撈出晾干播種。
硼砂。在缺硼地區施用,可使小麥增產10%以上。拌種,用硼砂10克,溶于5公斤水中,拌麥種50公斤。浸種,將選好的麥種放入0.01%~0.05%硼砂溶液中浸泡6~12小時。
鉬酸銨:在缺鉬地區施用,可使小麥增產10%以上。拌種,每公斤麥種用鉬酸銨2~6克,拌種前先用40℃的溫水將鉬酸銨化開。浸種,可將選好的麥種放入0.05%~0.1%鉬酸銨溶液中浸泡12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