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我市小麥生產用種混雜問題,消滅“三層樓”現象,提升小麥籽種產業及糧食生產水平,促進都市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2009?2010年度,我站組織全市各郊區縣從小麥繁種源頭抓起,啟動了“北京市小麥品種更新換代工程”項目。為了項目的順利實施,確保全市今秋小麥用種數量和質量,加快品種更新換代進程,根據本年度具體情況,我站提出2010年小麥選種、留種工作意見:
一、積極推廣新品種,優化品種布局
近幾年,我市審定了一批綜合性狀優良的小麥新品種。各區縣種子管理部門要根據本地試驗示范結果,因地制宜推廣新品種。今年,我市小麥品種布局的原則是:減少混雜退化老品種面積,擴大新品種種植比例,加快實現以新品種為主體的品種更換。在高肥及中上等肥力的地塊推廣種植豐產型品種“中麥175”、“京9843”、“農大211”、“京冬17”、“京冬12”等;在水澆條件較差的地塊推廣種植節水型品種“農大3432”等;推廣優質品種時除選擇“京9428”外,平原地區可擴大“中優206”、“煙農19”等新品種的種植面積。
各區縣要根據今秋新品種發展面積,提早制定選留種計劃,在選用品種上既要避免品種單一又要防止品種過多,每區、縣以5-6個品種為宜,合理進行品種搭配,優化品種布局。
二、加強質量監控,確保種子質優量足
今年,為實現品種更新換代,全市安排了6.7萬畝小麥繁種田,其中原原種500畝、原種5300畝、良種6.1萬畝,包括“中麥175”、“農大211”、“京9843”、“京冬17”、“中優206”等新品種,提純復壯后的“京冬8號”、“京9428“等老品種。為確保今秋生產用上質優量足的小麥種子,各區縣種子部門要抓好質量監控工作。
第一,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去雜去劣。各區縣種子管理部門組織轄區內繁種企業,在5月底?6月初這段關鍵時期,對種子田嚴格去雜去劣。去雜要做到“準”、“狠”、“凈”。“準”即從株高、株型、穗型、穗色等各方面認真鑒定,準確去掉雜劣株;“狠”即整株拔掉雜株,不宜剪穗,避免只拔除植株較高的雜穗頭而漏掉雜株分蘗穗的現象;“凈”即反復去雜,直到田間檢驗純度達到國家標準為止。對于田間的“野麥子”在抽穗至開花期間應及早拔除,對于雀麥等田間雜草及早防治并隨時發現隨時拔除。拔除的雜穗、野麥子、雜草等要帶到麥田外銷毀。
第二,嚴格田間檢驗,確保種子純度。各級種子部門要加大小麥種子田間檢驗力度,采取企業自查、區縣站普查、市站抽查的形式,做到層層把關。區縣種子管理站要成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小麥種子田間純度檢驗小組,對本區、縣內所有小麥種子田逐塊地進行純度檢驗,市種子管理站組織有關人員對全市種子田進行抽查,要求原種純度達到99.9%、大田用種純度達到99.5%,未經檢驗或檢驗純度不達標的不能作為種子使用。
第三,注意防雜保純,提高種子質量。
要求各種子生產單位做好收獲前各項準備工作,提前檢修收割機械、曬場、烘干設備、倉庫等設施;適時收獲,種子田優先收割,收后及時晾曬;在種子收貯過程中,盡量避免機械混雜,種子田做到專機收割、專車運輸、專場晾曬,更換品種時嚴格對收割機、車廂、場院進行清理;種子入庫前要測定水分、凈度和發芽率,水分達到13%以下方可入庫,入庫后要有專人保管;種子包裝按照《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進行標識。
三、加強展示示范,引導農民選用新品種
各區縣種子管理站對新審定品種結合高產創建活動的開展,安排新品種展示、示范,積極組織鄉鎮、村技術人員及周邊農民觀摩和技術培訓活動,加大新品種宣傳推廣力度,引導農民種植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