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寧陽電 “這是神七上搭載的伏春一號黃瓜,去年試種成功,今年我們要進一步提純復壯,組培選育。”5月4日,在寧陽縣太空蔬菜育種基地,負責人劉恩鶴指著大棚育苗盤里一株株長勢喜人的黃瓜種苗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從中科院移交的23個太空種子里,我們已篩選出適合本地生產的太空黃番茄、太空大青茄、太空豇豆、太空黃瓜等8個新品種!”
素有“中國蔬菜良種之鄉”的寧陽,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成熟的制種技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繁育出“寧陽大刺黃瓜”、“ 魯資101”等農作物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一度占到全國總需求量的70%。近年來,寧陽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成山東首家太空育種基地,整合兩家的資源優勢,借助外力推動本地制種業實現“二次騰飛”。舉世矚目的“神舟七號”飛船上,就有該縣自主選育的10克“伏春一號黃瓜”、“伏樂長茄”兩個品種種子。
“20克種子‘借天問路’,帶來一個億元產業!”伏山鎮黨委書記崔媛甚是自豪。在伏山鎮1.2萬畝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里,總投資6000萬的伏金山太空蔬菜、投資2600多萬元的白云太空蔬菜等項目基地現場,車水馬龍,一派繁忙,300多個高標準設施蔬菜大棚,1萬平方的智能化育苗溫室正緊張施工中。項目建成年可為社會提供太空種苗300萬株,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據了解,依托這兩處工廠化育苗的育種基地,這個縣已發展三處規模種植區,太空蔬菜實現年產值1億多元,農民增收3000萬元。
“借天問路,壯大的不僅是太空育種業,其科學發展種子產業的理念也給傳統蔬菜和糧食制種業一個啟迪。”據該縣農業局負責同志介紹,為實現傳統種子產業的振興,這個縣成立了特色產業發展推進委員會,明確一個主管部門,在全縣著力打造種子產業“兩區一帶”:伏山鎮、東疏鎮、泗店鎮、鶴山鄉等太空蔬菜種子產業區;伏山鎮、東疏鎮、鄉飲鄉、泗店鎮等小麥種子產業區;蔣集鎮、?城鎮、華豐鎮花生種子產業帶。
這個縣還發揮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聯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種子產業化格局。東疏鎮前學村制種大戶呂元昌與縣益民蔬菜種子站“聯姻”,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黃瓜制種基地150畝,由企業免費供應苗木、肥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實現了規模集約化種植。村民謝懷嶺告訴記者:“人家讓咱干么咱就干么,年底等著點錢就行。去年3.8畝地、640斤黃瓜種,俺掙了6萬多。”
據統計,目前寧陽縣培育發展17家種子企業,200多處良種繁育基地,發展糧食,蔬菜作物制種26萬畝,種子總產量5.2萬噸,銷售收入4億元,促進農民增收6000多萬元。(李麗 通訊員 王洪橋 杜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