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農在線-農民日報 作者:金莎
針對谷子雄性不育系異交結實率低、制種產量低等現狀,我國谷子育種專家選育出高異交結實率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創建了完整的谷子高不育“二系”雜交種選育技術體系,育成了第一個適宜我國谷子中晚熟生態區種植的抗除草劑谷子雜交種長雜2號,經山西省兩年試種,平均每公頃產量達4628.25公斤,比對照的晉谷34號增產16.5%;實現少間苗、少鋤草,由傳統栽培向現代栽培技術邁進。有關專家認為,這是我國中晚熟谷子品種改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中晚熟谷子生態區仍采用常規品種,與其它作物相比,生產落后,產量和種植效益低,造成種植面積減少。要大幅度提高產量,利用雜種優勢是重要途徑。
通過測配,選育出了適宜我國谷子中晚熟區種植的抗除草劑谷子雜交種長雜2號,2006~2007年山西省試種平均每公頃產量達4628.25公斤,平均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6.5%;該雜交谷子每公頃制種產量可達1968.75公斤,繁種系數達到150倍,達到了商品化生產的要求;不育系每公頃繁種產量可達822公斤,繁種系數達73.07倍;2008年春,經山西省農作物評審委員會五屆三次會議認定通過。長雜2號對除草劑具有抗性,雜種一代中混有少量假雜種(母本自交結實種子),可以在間苗前噴施除草劑去假留真,且可殺死谷田內谷莠子、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
據了解,該項研究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今年第4期《中國農業科學》刊登的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王玉文副研究員的文章“谷子高異交結實雄性不育系的創制及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實習生金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