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晚報
12月1日,國家農業部生物安全委員會正式公布首批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審批通過的名單,這意味著轉基因作物在邁向商業化種植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四川的轉基因作物研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昨日記者獲悉,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毅在甘藍型油菜中克隆到一個可提高植物耐熱耐寒等性能的基因TR1,該基因得到專家的一致認可。這標志著,未來市民餐桌上的轉基因食物有望“成都造”。目前,川大已專門成立公司,將該科技成果進行孵化,有望于明年率先投入到微生物的轉基因應用中。
■重大研究■
將油菜中的基因克隆到水稻
油菜,幾乎每個人都吃過的蔬菜,可誰會想到在這再普通不過的蔬菜中,竟然蘊藏著一座“金礦”。“確實,能找到這段基因,也非常偶然。”據楊毅介紹,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基因,是在5年多以前,當時楊毅正在從事關于雄性不育方面的研究,在進行一次實驗時,竟發現這種甘藍型油菜在高溫的環境下也能生長。興奮不已的楊毅立即意識到這可能是特殊基因作用的結果,立即轉變研究方向,最終成功從中克隆出基因TR1。
隨后,楊毅開始了漫長的轉基因研究。在將這個基因應用到水稻當中后,楊毅經過多次實驗后終于發現,這種新型的轉基因水稻不僅具有耐熱性,同時還具有耐寒、耐酸堿、耐金屬離子等作用,“這種基因,目前在世界上還沒有見到過任何相似的報道,這極有可能是基因工程領域的重大發現。”
■專家鑒定■
耐高溫 轉基因水稻單株產量高
楊毅的這一發現,引起了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于前日在成都組織全國頂級的轉基因專家,包括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研究院院長唐克軒、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惠鵬等,專門對這一成果進行科學鑒定。在經過仔細的研究討論之后,專家組得出結論,認定楊毅的這一發現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尤其在高溫環境下,轉基因水稻的“結實率、單株產量等指標均有顯著提高”,認定這一發現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能得到專家們的認可,我就放心了。”楊毅表示,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日益明顯,這一基因的發現,對于未來在高溫環境下水稻的生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到時候大家餐桌上的轉基因水稻,將很有可能就是我們‘成都造’。”
■經濟價值■
首先考慮運用到微生物領域
據了解,為了成功地將這一成果投入到實際應用當中,川大已于去年年底以該專利入股,引入社會資金,成立專門的公司進行運作。
“目前轉基因項目火熱。”運作公司的總經理彭旭東興奮地說道,在12月1日農業部公布首批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的名單后,有“轉基因水稻第一股”的豐樂種業當天股價就大漲7.37%,第二天更是漲停,“由此可見,大家對于轉基因作物充滿了信心。”
彭旭東表示,接下來,川大將加速這種新型轉基因投入應用的步伐,“我們也會向國家爭取到轉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證書,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將考慮把這種基因應用到微生物領域。”他告訴記者,由于微生物領域的安全評價相對農作物領域要求要低得多,“可以與釀酒廠、發酵廠合作,提高他們的產品品質。”他說,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就會正式投入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