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賣出了谷子價格!”10月13日,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龍家村村民銀來富笑得合不攏嘴。今年,這個貧困村從廣西農科院經作所引進3個弱感光型紅薯新品種試種210畝,層層梯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十一’期間,優質紅薯借助龍勝的旅游,紅紅火火上了餐桌!”該縣農業局局長魏志開稱,商家走進龍家村的田間地頭收購紅薯,每百公斤價格達140元。
“‘夏種秋收’紅薯在桂北海拔800多米高寒山區試種獲得成功,表明弱感光型紅薯品種在廣西可以推行‘一年三熟’”。作為專家參加由廣西農業廳組織紅薯冬種春收、春種夏收現場驗收的廣西大學農學院院長顧明華博士,以及自治區農業廳高級農藝師方有松等,國慶節前夕在龍勝驗收“弱感光型紅薯新品種夏種秋收技術示范”項目之后,作出了上述結論。據了解,該項目種植桂引薯8號、9號、11號等三個品種,品質好、產量高,5月23至29日種植,9月28日現場驗收,畝產最高的為4313.3公斤。
“紅薯看起來不起眼,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卻有著重要的作用;發展得好也可成為農民致富的新路子。”國內知名薯類專家、廣西農科院經作所韋本輝研究員告訴記者,廣西傳統紅薯品種對光照長短敏感,一般為秋種冬收,在長日照的春夏季節往往不易結薯或產量較低。目前研究推出的弱感光紅薯品種,則對日照長短不敏感,在廣西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由韋本輝領導的紅薯課題組,從2005年起開展弱感光型紅薯品種選育和引進篩選研究,通過雜交選育已獲得一批弱感光型新品系,同時篩選出桂引薯系列弱感光紅薯新品種。
“良種與良法配套,廣西紅薯生產將迎來一場種植革命,也將為農民增糧增錢提供新的增長點!”廣西農科院科技處譚宏偉處長說,推廣“雙苗適當密植”和“機械化起壟種植、機械化鮮薯采收”等栽培技術,廣西紅薯種植正由“一年一熟”向秋收冬種、冬種春收和春種夏收的“一年三熟”新格局轉變。
“今年已推廣應用面積5萬畝,平均每畝增產1250公斤,累計新增效益達1億元。”對于這些成就,韋本輝還不滿足,他對紅薯產業的效益有更大的預期:打時間差,在甘蔗宿根地行間套種冬紅薯,如發展到200萬畝,就可以為農民增收40億元;可以打空間差,推動南方地區紅薯生產種植制度的更新,填補北方紅薯市場出現的空白。(廣西新聞網 陳尤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