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如手掌,單株結莢300多個,干豆重半斤,單個顆粒比普通豆子大三到四倍。這樣的大豆大家見過嗎?這是普通黃豆與土豆雜交的新品超高產大豆,一畝地能產大豆500斤至700斤。昨日上午,省政府農辦、省科技廳、省種子協會組織大批農業專家、種子專家趕到漯河市源匯區陰陽趙鄉月灣村“看稀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大豆還能和土豆雜交出新品種來。”一位觀摩者感嘆道。
省市專家組團看“大豆”
昨日10時20分,由原副省長張世英帶隊,省市農業種子專家幾百人組團趕到陰陽趙鄉月灣村,他們一下車就往一片一望無際的莊稼地里走去,這片莊稼地共有500多畝,種的都是大豆。不過這里的大豆秧齊腰高,葉大如掌,每株上結的豆莢也非常多。“個頭太大了,結得太多了,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大豆。”省種子協會一名會員驚奇地說。
大豆有什么稀奇的,能驚動省市農業專家幾百人前來觀摩?“我們這里種的大豆是超高產大豆,是普通大豆和土豆用遠緣誘變育種方法培育出來的新品種。”該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陳新華介紹,這是昊坤農業科技公司曹長義先生經過多年試驗,培育出來的。
隨行的專家一邊感嘆,一邊到田間挑選。“我挑的這株是長義豆2號,株高84厘米,單株結莢302個。帶莢重有一斤多,要是成熟曬干,這一株能產大豆半斤。”曹長義拔起一株向大家介紹。“曹老師,這株豆粒怎么是咖啡色的呀?”一隨行人員問。“這是長義豆6號,是用大豆和蓖麻嫁接誘變出的新品種,成熟后,豆粒的顏色是黑色的。”
胡總書記曾視察過他的“薯麥”
“農業專家們以前在選育優良品種時,一直局限在近緣范圍。我育種多年,曾想能不能在遠緣農作物之間選育出更加優異的品種。我把想法告訴多位農業專家,他們都說不可能。”曹長義說,雖然專家們一再否定,他還是開始嘗試應用多種農作物互相嫁接。“可喜的是,這種遠緣嫁接誘變出來的農作物新品變異后的性狀多表現為高產、抗逆性強、優質、適種范圍廣等突出特點。”多年的研究試驗,曹長義分別建立了小麥與甘薯、生姜,大豆與土豆、蓖麻、山藥,綠豆與南瓜、甘薯,油菜與蓖麻、油葵等不同科屬植物間的嫁接誘變育種技術體系。“前年,胡錦濤總書記到南陽市視察時,觀看的麥田,就是我培育出來的小麥和甘薯的新品種薯麥。這種麥不僅長得齊、穗大,還抗倒伏、優質高產。”
這種嫁接模式已成國家專利
曹長義說,他的小麥、大豆等遠緣嫁接誘變培育出來的農作物新品種,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安徽、山東、河北、江蘇等省進行試驗種植,“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
省科技廳對該項技術成果鑒定的結論是:該技術作為一項農業創新技術,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建議加快遠緣嫁接誘變農作物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應用。 (東方今報 記者 王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