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品審辦[2009]19號
關于印發《2009-2010年河北省冬小麥品種試驗方案》的通知
省冬小麥品種試驗承擔單位、供種單位:
現將《2009-2010年河北省冬小麥品種試驗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方案要求,認真做好各項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本年度試驗任務。
附件:2009-2010年河北省冬小麥品種試驗方案
二00九年九月四日
2009-2010年河北省冬小麥品種試驗方案
一、試驗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以及《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辦法》有關規定,對冬小麥新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和品質等進行科學鑒定,為品種審定提供依據。
二、試驗安排
本試驗設冀中南水地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對照品種為石4185,由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供種;冀中南優質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對照品種為師欒02-1,由欒城縣原種場供種;黑龍港流域節水組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邯4589,由邯鄲市農業科學院供種;冀中北水地(優質)組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京冬8號,由唐山市豐南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供種。各組別參試品種、指定鑒定單位及試驗承擔單位見表1~9。
三、試驗設計
區域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法,三次重復,小區面積13.33平方米,8~12行區,試驗地周圍設4行以上的保護行,各重復間留1~1.5米觀察道。
生產試驗:采用簡單對比排列法,不設重復,每品種種植面積不少于333平方米。
四、試驗要求
1、冀中南和黑龍港流域于10月20日前、冀中北于10月10日前播種。根據當地生產實際情況決定播種方式及播種量,行距16~18厘米。冀中南水地組、冀中南優質組要求基本苗18~20萬/畝,冀中北水地(優質)組、黑龍港節水組要求基本苗22~25萬/畝。力爭一播全苗,若有缺苗現象,及時按品種對號補種。
2、試驗地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勻,加大肥水投入力度。黑龍港節水組加強肥力投入,保證底墑水,全生育期澆水次數控制在2水以內。同一重復內各小區管理要一致,同一項作業要在一天內完成。
3、各承擔單位要安排責任心強、有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管理試驗。要嚴格按照《河北省冬小麥品種試驗記載檔案》和《河北省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標準》進行調查記載,不得漏項、空項。區域試驗形態特征指定調查單位要認真、準確地觀察記載每個參試品種的各項特征。
4、所有組別生產試驗和冀中南優質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由指定的試驗承擔單位于收獲后將每品種2.5公斤種子寄到河北省種子管理總站品種與良繁管理科,統一在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檢測。
5、所有試驗區組參試品種均由指定的試驗承擔單位保留種子每品種2.5公斤,留作鑒定用種。
五、供種要求
1、供種單位要嚴格按照方案規定的參試品種名稱供種,并于9月15日前將參試種子寄到各試驗承擔單位。區域試驗每品種每承擔單位供種不少于1.5公斤,生產試驗每品種每承擔單位供種不少于6.5公斤。其中,冀中南水地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趙縣新建原種場試點每品種供種不少于3.0公斤;冀中南優質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試點每品種供種不少于3.0公斤;黑龍港節水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旱地)試點每品種供種不少于9.0公斤;冀中北水地(優質)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保定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點每品種供種不少于3.5公斤。
2、供種單位須按要求及時供種,種子不得進行藥劑處理,不能分裝。種子包裝袋內外注明品種名稱、參試組別、千粒重、種子發芽率。
3、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統一進行抗病性鑒定和抗寒性鑒定。區域試驗第一年參試品種統一進行DNA指紋分析。黑龍港流域節水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統一進行抗旱性鑒定。
4、各供種單位于10月15日前,按照鑒定單位收費標準,向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交納DNA指紋分析費用,向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交納抗病性鑒定費用。
5、供種單位必須保證所供品種的純度和一致性。田間表現純度差的品種,田間考察一票否決,試驗數據不予匯總,不再安排下一步的試驗。
六、其它要求
1、各試驗承擔單位在播種前收不到種子,要向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及時反映,不得隨意增減品種。供種單位延遲供種,視為自動退出試驗。
2、試驗期間如遇不可預見的災害影響試驗準確性或導致報廢,于7日內書面報告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3、各試驗承擔單位務于7月15日前將記載檔案加蓋公章后寄至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4、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河北省種子管理總站品種與良繁管理科(地址:石家莊市建華南大街103號,電話:0311-85051333,郵編:050031,電子郵箱:baocong2004@163.com)。
表1:冀中南水地組生產試驗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石05-6678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2 |
石4185 CK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表2:冀中南水地區試一組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衡4422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
|
2 |
邢05-1241 |
邢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3 |
農大399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
4 |
YB66180 |
邢臺市大曹莊管理區農業總公司 |
|
5 |
邯03-5054 |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
|
6 |
衡05-4444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
|
7 |
DH155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8 |
冀麥518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
|
9 |
科農1006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
|
10 |
衡5364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
|
11 |
石4185 CK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表3:冀中南水地區試二組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RS804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2 |
石新633 |
石家莊市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研究所 |
|
3 |
科0801 |
河北科潤種業技術有限公司 |
|
4 |
濟067251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5 |
河農7069 |
河北農業大學 |
|
6 |
石06-6136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7 |
冀麥185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
|
8 |
樂麥558 |
河北樂土種業有限公司 |
|
9 |
邯早1號 |
王新民 趙振芳 |
|
10 |
石4185 CK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表4:冀中南優質組生產試驗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冀糯200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
|
2 |
河農5290 |
河北農業大學 |
|
3 |
邯00-7095 |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
|
4 |
師欒02-1 CK |
欒城縣原種場 |
表5:冀中南優質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石B07-4056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2 |
河農9311 |
河北農業大學 |
|
3 |
師欒02-1 CK |
欒城縣原種場 |
表6:黑龍港流域節水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河農7106 |
河北農業大學 |
|
2 |
河農831 |
河北農業大學 |
|
3 |
滄麥2007-140 |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
|
4 |
衡0816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
|
5 |
衡6632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
|
6 |
石03-Y119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7 |
滄麥2007-H12 |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
|
8 |
河農6415 |
河北農業大學 |
|
9 |
邯05-4294 |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
|
10 |
石H07-810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11 |
濟旱5036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12 |
邯4589 CK |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
表7:冀中北水地(優質)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表
|
代號 |
品種名稱 |
供種單位 |
|
1 |
河農5480 |
河北農業大學 |
|
2 |
石新653 |
石家莊市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研究所 |
|
3 |
石03-Y119 |
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4 |
萬豐6728 |
石家莊市萬豐種業有限公司 |
|
5 |
冀冬麥1號 |
唐山市豐南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
6 |
石新723 |
石家莊市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研究所 |
|
7 |
滄麥2007-102 |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
|
8 |
萬豐鑒34 |
石家莊市萬豐種業有限公司 |
|
9 |
農大212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
10 |
保4377 |
保定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11 |
京冬8號 CK |
唐山市豐南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 查看附件: |
| 1. 2009?2010年河北省冬小麥品種試驗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