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農業部部于2008年11月13日印發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農辦農[2008] 165號),委托農業部全國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等12家部級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對玉米、水稻主產區種子企業生產經營的雜交玉米、雜交水稻種子質量進行了抽查。
本次抽查不合格的企業及品種分別是: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的先玉128和先玉335、長春市大龍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的龍豐7,發芽率不合格;濟南永豐種業有限公司的萊農14和皖玉七號、遼寧鐵旭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鐵旭1843、葫蘆島市農業新品種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丹玉92、興城市金種子有限公司的中單321,品種純度不合格。廣西綠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營的特優838、重慶德盛種業有限公司經營的宜香9號(生產商為武漢惠華三農種業有限公司),品種純度不合格。
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先玉128和先玉335種子發芽率分別標注為95%和92%,并明示使用者采用“單粒播種”,而實際檢測結果僅為82%和79%,不但沒有達到企業的質量承諾,而且明顯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種用標準,按規定應為劣質種子。湖北天下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的Ⅱ優898雜交水稻種子由湖北江漢平原農業高科技研究發展中心供應,但湖北江漢平原農業高科技研究發展中心確認在2006年以后未向該企業供應過種子,經進一步核查,該企業自稱把往年生產的Ⅱ優898雜交水稻陳種子標注為2008年10月份生產,實質上生產日期屬于虛假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