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研院所+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種業協同創新平臺
第二屆新發地春季種業博覽會在京開幕
第二屆新發地春季種業博覽會在京開幕
3月22日,第二屆新發地春季種業博覽會暨環京農產品服務保供發展大會在京舉辦。本屆大會以“種業振興、協作共贏”為主題,由北京市豐臺區新發地轉型升級指揮部指導,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商會主辦,新發地農博公司、新發地種業市場承辦。

本次活(huo)動現場。 農(nong)民日報·中國農(nong)網記者 于涵陽 攝
活動現場,新發地市場、北京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河北承德新發地鮮食玉米種植基地三方簽約,將共同打造“科研院所+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種業協同創新平臺,未來將形成集良種繁育、良種種植、集中銷售于一體的合作體系,共同促進種業振興。
科技之種育出希望“繁花”
活動現場,科技育種先進成果、蔬菜育種前沿技術以及航天育種配套服務技術悉數亮相,航天茄子、航天青椒等育種成果在現場參展。“看到種業科技成果的‘爭相綻放’,我感到十分自豪,這些成果離不開科研人員的不斷創新,也離不開政府和市場的傾力支持。”現場一名育種企業參展商感慨道。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我國培育優良品種步伐加快,一批高產、穩產、優質、綠色的新品種加快推出。國家明確提出要加強種子產業發展,提升種子自主創新能力。北京市豐臺區積極響應,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推動種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地市場,這些政策得到了有效貫徹和執行,為種業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劉振杰從2000進入北京新發地專門做種子經營,已經在新發地工作了24年。他介紹,剛來新發地時主要銷售常規種子,而現在銷售的基本都是改良雜交種子。“目前我們銷售這些改良種子具有產量高、抗病性強的特點。就拿油菜種子來說,現在的口感更好、色澤更亮、整齊度更高,品質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與科研院所合作是劉振杰種子經營工作的“頭等大事”,20多年來他始終與科研院所保持著密切聯系。“我成了種業方面科研院所的常客。”劉振杰說道,“做種子經營,一定要經營最好的種子,所以我一定要和科研院所做好合作,把他們的科研成果變成農戶們實打實的收獲。”近些年來,劉振杰將改良種子銷往全國各地,覆蓋了全國 20多個省。

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發地種業博覽會將成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平臺,串聯起播種、產銷等多個環節,讓每一次播種都充滿希望,讓每一片土地都充滿生機,讓每一位種植者都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品嘗到健康美味的農產品。
新發地為京津冀農業產業升級搭橋筑渠
在第二屆新發地春季種業博覽會上,北京市豐臺區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與保定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簽訂《區域食品協作監管框架協議》,豐、保兩地經過政府部門、基地、市場的多次調研和論證,將建立“五互認一退出”區域食品安全協作監管機制,兩地實行“執行標準互認、產地確認單互認、檢測結果互認、執法協作互認、數據信息互認”,同時,建立不合格退出機制,保障優質食品安全、穩定供應。
新發地作為首都人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而河北和天津是新發地市場重要的貨源地。京津冀三地的農產品流通與合作十分密切,天津的蓮藕、芹菜、蘿卜、葡萄、大米、海鮮等產品在新發地大量銷售,河北的蔬菜、水果、禽蛋、肉類等產品大量進入新發地。
“從黑龍江到海南島,我們在全國各地建立了6萬畝的玉米種植基地,在京津冀地區種植基地超過了2萬畝。”玉米大王李忠躍告訴記者,為了保證鮮食玉米在新發地持續不斷的供應,他們積極建立種植基地,在京津冀地區廣泛布局,充分發揮各自產地的區域優勢,為新發地市場穩定供應新鮮、優質的鮮食玉米。“這些種植基地不僅是保障穩定供應的基石,更是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李忠躍表示。
從2001年來到新發地市場經營,到2024年銷售8萬噸鮮食玉米,23年間,如何做到規模逐漸壯大并且產品質量逐漸提高?李忠躍和他的團隊探索出了一條“科研單位+農業科技園區+批發市場”的生產流通模式。李忠躍介紹,他和他的團隊每年在種子采購方面投入超過300萬元,播種面積近16萬畝,為種植基地提供優質種子,制定回收質量標準。
“為了構建更加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新發地在河北、天津等地組織商戶發展農產品種植基地,在河北要達到50萬畝的種植規模,通過種植,提高首都農產品供應的可控率,提升農產品品質。”新發地總經理張月琳介紹,通過種植、消費聯動,助力種植基地所在地區實現鄉村振興。此外,在河北布局的分市場,平時可以促進區域農產品流通、發展地方經濟,特殊時期可以確保首都果蔬供應。
農業金融服務助力智慧育種
北京農擔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李勇介紹,農擔公司立足“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市情農情,在新發地市場設有農流通事業部,專注服務首都“菜籃子”工程。農流通事業部總部設在新發地市場山西廳,目前已在京深、錦繡大地、石門市場建設服務站,共派駐17名專職人員在市場內安營扎寨,打造市場經營商戶的“30分鐘金融服務圈”。截至2023年末,農流通事業部累計為1699戶農流通商戶提供擔保貸款17億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北京農擔一方面為華頌種業、峪口禽業、大北農等種業龍頭企業提供擔保支持,另一方面針對名特優農產品,如龐各莊西瓜、平谷大桃、昌平草莓、門頭溝京白梨、通州大櫻桃、房山磨盤柿等,單獨研發信貸產品,提供金融支持。
“種業企業在農業融資上存在一些難、貴、慢的問題,有的由于自身的抵押物比較薄弱,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北京農擔農流通事業部副經理肖東偉向記者介紹,農擔公司推出了多項措施,為種業企業解決困難。例如,農擔公司推出了種業農業科技類企業專有的擔保產品“農科寶”“博士農場”等,此外也推出了一些低息的純信用貸款,實行去抵押化。
把金融活水注入種業企業,助力這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這是肖東偉和農流通事業部工作人員在新發地的期盼。“目前,我們的擔保費從1.5%-2%優惠到0.8%,實打實地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肖東偉說道。
從常規育種到智慧育種,金融服務不僅是擦亮農業“芯片”的催化劑,也是新發地經營商戶勇于產業升級的底氣所在,同時更是新發地市場探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
新發地市場作為首都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不僅在全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更是種業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陣地。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表示,在種業的振興之路上,新發地市場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良種推廣和種子流通,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努力將市場打造成為種業振興的橋頭堡,為種業振興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