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時節,豫北地區的氣溫更適宜菠菜生長,菜農邵瑞杰站在地頭,看著眼前360畝的“笨菠菜”滿心歡喜。“‘笨菠菜’的葉片大、葉柄短、葉片肥厚、口感嫩,因低低地趴在地上,還有個學名叫‘趴地菠菜’。”邵瑞杰說,“我們這茬菠菜長勢不錯,采摘后將賣到國內30多個城市,一年能產出500多噸。”
邵瑞杰是新鄉縣豐禾農牧合作社理事長,他堅信只有好種子才能種出好東西,“我們用的是河南農業大學馬長生教授選育的菠菜種子,是名副其實的‘科技芯’,加上后期的科學管理,種出的菠菜口感和營養確實好,是知名餐飲品牌巴奴毛肚火鍋指定的菠菜供應合作社。”
為了扶持菠菜等農業產業的發展,新鄉縣從市場端出發,積極探索“市場企業+政府+合作社+研究院”的模式,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科技、品牌和市場資源支持。
不久前,在邵瑞杰的菠菜地旁,新鄉縣人民政府與巴奴毛肚火鍋有限公司、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正式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并揭牌鄉村振興示范基地。
“藏糧于技、藏技于種”理念在僅有33.5萬畝耕地的新鄉縣,有著深厚的基礎。早在66年前,中國農業科學院首個綜合性試驗基地落戶這里,目前,該基地已發展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試驗基地,6個國家級科研所、80多個課題組和180多名博士碩士研發團隊進駐開展試驗,小麥蔬菜綜合育種中心等多個校企院企聯建科研中心和平臺在此落地開花。
“新鄉縣地上無山地下無礦,只有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才可能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長期以來是新鄉縣發展的一個共識。緊盯種業科技創新的同時,新鄉縣的工業科技創新能力也在支持高效農業發展。邵瑞杰介紹:“目前,種植菠菜全部采用精播機器,保障苗的均勻度,讓菠菜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而且與科研單位聯合開發的菠菜采摘機,保障了菠菜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