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祖祎祎)秋分時節,在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為展示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成就,提高公眾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意識,9月23日前后,64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將在全國各地舉辦“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北京等省(區、市)將組織開展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開放活動。
科普開放日期間,各種質資源庫(圃)將通過現場參觀、專題講解、線上直播等方式,采取田間觀摩、現場試吃、親手栽種、種子(苗)領養等多種形式,面向市民、學生、科研工作者、相關領域從業者等不同受眾開展種質資源科普活動,全面介紹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成效,展示包含水稻、大豆、玉米、小麥、棉花、橡膠、茶葉、李、桃、葡萄、馬鈴薯等不同農作物種質資源和開發利用成果。
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國家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農作物方面基本構建了以1個長期庫為核心,1個復份庫、15個中期庫和55個種質圃為依托的保護體系;畜禽方面推動構建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區域級基因庫、活體保種場保護區3道保護屏障,保種場(區、庫)總數達到217個;農業微生物方面,確定了1個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和18個專業性種質資源庫,搭建了我國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框架。
此次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的舉辦,將從不同作物、不同角度全面展現種質資源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幸福”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讓公眾有機會走近農業種質資源,深化對我國農業生產的認識和理解,使種質資源保護意識深入千家萬戶,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種質資源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