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阮蓓)近日,《廣西加快推進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按照“一年開好局、兩年打基礎、三年上臺階”的目標要求,結合廣西產業發展實際,《方案》提出重點發展畜牧、漁業、蔬菜、水果、桑蠶、食用菌領域現代設施農業,穩步推動糧油、中藥材、茶葉等產業設施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自治區、市、縣三級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全面制定,全區設施農業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裝備升級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取得新突破,智能、集約、高效、安全的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設施農業總產值達3000億元以上。
《方案》要求,牢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領域、保障農產品供給、提升效率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優化設施農業布局、健全農業經營體系、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以技術裝備和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推進全區現代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助力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拓寬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區建設。設施畜牧業方面,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明顯提高,產值1400億元以上;設施種植業方面,累計建成棚架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以上,產量500萬噸以上,產值300億元以上,設施水果面積890萬畝以上,產值570億元以上,設施蠶(鮮)繭產量30萬噸以上,產值150億元以上,設施食用菌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產值80億元以上;設施漁業方面,設施水產品產量230萬噸以上,產值690億元以上。
到2025年,力爭在每個市創建以設施農業為主的自治區級示范園區1-2個,全區創建以設施農業為主的國家級示范園區5個、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3個。打造以南寧、桂林、欽州、貴港、玉林等市為主的設施生豬產業及現代家禽全產業鏈重點發展區,以草山草坡及糖料蔗、桑樹、玉米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地區為主的適度規模牛羊養殖發展區,布局建設一批規模以上畜禽現代生態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打造桂南及右江河谷冬春設施蔬菜產區、桂北桂西北高山反季節設施蔬菜產區、桂東供粵港澳大灣區設施蔬菜產區、大中城市郊區設施蔬菜產區,建設以桂北柑橘和葡萄、桂南火龍果和荔枝為主的設施水果產區,建設以南寧、柳州、百色、河池、來賓等市為主的設施桑蠶產區,建設一批大中城市設施種植標準化園區、100畝以上設施果蔬基地、年共育小蠶3000張或養大蠶100張以上的設施桑蠶基地、10畝以上食用菌鋼架大棚或工廠化生產基地。打造以桂東南、桂中、桂東、桂西及沿海地區為主的設施漁業產區,布局建設一批集中連片池塘1000畝以上、循環水養殖圓池水面1萬平方米以上、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水槽30條以上、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3萬平方米以上、重力式深水網箱養殖水體3萬立方米以上的設施漁業養殖場,推進沿海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升級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