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至29日,全國優質小麥產業研討暨超強筋小麥濟麥44現場觀摩會在濱州召開。會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和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示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推動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
此次會議由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辦,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濱州市農業農村局、濱城區人民政府、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許為鋼,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糧食處高級農藝師梁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敬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陶吉寒,濱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瑞杰,以及來自全國各地農科院所、農技推廣、農業農村部門、種業企業等有關人員200余人參加了活動。
與會人員到濱州國興生態農業基地現場觀摩了濟麥44晚播千畝示范方,聽取了濟麥44推廣應用情況介紹。記者看到,示范方麥粒飽滿、豐收在望。該基地從2019年開始種植濟麥44,目前已發展6000余畝,相較其他優質麥品種可增產5%以上、銷售價格每斤多買0.1元。近年來,濱州依托基地建設和示范帶動,全市推廣濟麥44面積達60多萬畝,與會人員對此給以充分肯定。趙振東表示,濱州市為通過優質麥的規模化實現優質麥的產業化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濟麥44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的綠色、強筋、高產小麥新品種,具有株型較緊湊、抗倒性較好、整齊度較好的特點,在面筋指數、吸水率、穩定性等多方面已接近并可替代進口小麥,2021年成為全國第一大強筋小麥品種。近年來,山東省通過積極推廣濟南17、煙農19、濟麥44等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有效增加了優質專用小麥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優質強筋麥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研討會上,趙振東、許為鋼、梁健等分別作了現場講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錄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調研員厲建萌作了線上報告,部分參會代表積極發言,大家圍繞優質強筋小麥推廣措施、良種繁育、種植、收儲以及加工等全產業鏈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同時,會議舉行了最優濟麥44商品糧評選活動頒獎儀式,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濰坊市寒亭區惠民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安徽濉溪縣成睿谷物種植家庭農場分別獲得冠、亞季、軍稱號。
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在研討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近年來,濱州市將推動種業振興作為保障糧食的重中之重,狠抓種業政策落實,強化主體培育,加強基地建設,不斷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積極推進種業自主創新,全力保障良種供應安全,持續夯實種業發展基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市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目前,全市共30余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其中,2020年先后通過山東省和國家審定的小麥品種—裕田麥126,為強筋小麥品種;2023年有2個小麥品種通過山東省或國家審定;全市共有種子生產經營企業16家,其中農業農村部辦證企業4家,省級辦證企業3家;全市共有5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 個國家級制種大縣,良種繁育基地常年穩定在10萬畝以上;強化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建設和示范體系建設,每年安排新品種展示點20個以上,展示品種150個以上;近年來,全市糧食種植面積88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量持續穩定在74億斤以上。以此次研討觀摩會為契機,濱州市將進一步擴大優質強筋麥的種植規模,全力打造集種植、初加工、深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努力增加小麥附加值,促進小麥產業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