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破解制約農業發展關鍵因子的重要手段,全球熱帶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熱帶農業科學技術的支撐。在日前舉行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世界熱帶農業科學高端論壇上,國內外科研人員齊聚海南三亞,共同分享熱帶農業科技成果,就如何構建國際熱帶農業科技交流長效機制,推動世界熱帶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智慧和方案。
“熱帶農業用全球4%的土地,養活了全球15%的人口,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全球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副院長劉國道認為,熱帶農業在全球農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然橡膠、油棕、甘蔗、木薯等熱帶作物是全球重要工業原料來源,咖啡、可可、胡椒、香蕉等是重要消費品,同時熱帶地區也是全球糧食的主產地。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法軍稱,借助國際自貿港建設的東風,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迎來了更大發展機遇,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為熱帶農業科技創新賦予了新的定位和使命。
“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重點在科技,關鍵在人才。”對此,孫法軍建議,強化熱帶農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提升熱帶農業科技合作平臺條件,加快熱帶農業科技合作人才培養。同時,加大“引進來、走出去”力度,穩步推進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暢通種質資源引進中轉通道,豐富種質資源儲備。
當前,全球熱帶農業正面臨著多種挑戰。氣候變化、環境退化、水土資源過度開發以及生物災害等因素對熱帶農業產生系統性影響,制約了熱帶農業的生產能力。作為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熱科院建立了從種質資源到優良品種,從原材料到科技產品的完整熱作研發體系。選育熱帶作物新品種100多個,研發科技產品300多種,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熱區農業生產水平,促進了國內外熱區農民增收致富。
“香蕉是不少熱區國家的主糧,也是國內進口熱帶水果的主要品種之一,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巨大。以海南香蕉為例,其種植品種太過單一,限制了發展。”中國熱科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王尉介紹,要破題,對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運用是關鍵。目前,他所在的團隊通過積極引進全球優異香蕉種質資源,加大適合國內市場化種植的特色品種選育,并在海南澄邁等地打造特色蕉生產基地,改進香蕉種植技術,豐富香蕉品種。
“面向世界熱區,中國熱科院不斷拓展和深化熱帶農業科技國際合作。”劉國道介紹,今年以來,除柬埔寨外,該院多批專家還赴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阿聯酋等國開展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幾十年來,中國熱科院通過國際培訓為世界熱區近百個國家培訓科技骨干4000多人,用實際行動助力世界熱帶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有關研究顯示,2022年全球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數比2019年增加了6400萬人。通過知識分享,推動實現消除貧困、消除饑餓、糧食安全等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意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南南合作主管賈焰呼吁,“各國應加大線上線下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分享各自在小農戶發展、農產品價值鏈、農產品產后減損、災害應急防控等方面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抵御災害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