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每天天剛亮,湖北孝感應城市楊嶺鎮棉田村農民周小躍就開始忙活起來,伴隨著“轟隆隆”的作業聲收割稻谷。“今年嘗試訂單種植的糯稻新品種收成真不錯,種了80畝地,已收獲近12萬斤糯谷,而且訂單品種每百斤售價比當地主打糯稻品種的市場價要高5元,比普通雜交中稻要高20元。”望著眼前的豐收景象,周小躍笑著說。
應城市的糯稻面積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已初步形成糯稻產業鏈。周小躍說的“訂單糯稻”是指2019年應城引進落戶的湖北中磐糧油公司,正在不斷探索完善的訂單種植模式。日前,在該公司加工車間里,糯稻烘干機高速運轉,廠區前,前來賣糧和出貨的卡車排起了長隊。
“訂單農業,要讓農民看到效益才能一炮打響,要真誠用心服務贏得農民信任才能可持續。”中磐糧油公司總經理王君杰向記者介紹,設立“訂單糯稻”的初衷是為建立穩定的糧源基地,公司自己不種糧,但可以引導農民種好糧,從而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從近兩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公司提供優質種源,并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帶產、未產先銷,生產與市場無縫對接,可有效降低農民種糧風險,讓農民獲得均衡種糧收入。
“產前有訂單、產中有服務、產后有保障,一個人種糧富了不算富,我要向更多農民推薦這個好品種、好模式。”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民強統防機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武強國告訴記者,他種了9000多畝水稻,其中有4700畝“訂單糯稻”。今年稻谷市場行情比去年好,他現在每天干得都很有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