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9時,中牟縣韓寺鎮大洪村村委會,兩個年輕人在切小西瓜,二三十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拿起西瓜,美滋滋地吃起來。
西瓜可不能“白吃”,每人品嘗后必須從果形、皮色、剖面、風味和綜合感覺5個方面,對14個西瓜新品種,按百分制標準打分。
原來,這是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組織的“設施小果型西瓜品嘗觀摩會”,“考官”是該所退休的各類果樹專家和一些種植大戶。
隨著家庭規模的變小和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三五斤重的小西瓜已逐漸取代大西瓜,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品種。西瓜種植戶們紛紛“變大為小”,小西瓜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到底哪些小西瓜好吃又好賣?鄭州果樹研究所在韓寺鎮示范基地和農民的田地里試驗種植了14個小西瓜品種,希望遴選出有發展潛力的品種。
64歲的李秀根是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他拿起一塊青皮黃瓤瓜吃了幾口,細細品味后說:“很多小西瓜甜度差別不大,細品才能品出高低。”
“美顏”是小西瓜的高端品種,6月初時每斤售價在5元以上。鄭州陳氏陽光果蔬貿易有限公司在海南、甘肅等省種植鄭州果樹研究所培育的“美顏”上千畝,市場銷售非常火爆。公司負責人張德茂嘗了幾個品種后說:“感覺還是‘美顏’最好,又脆又甜,賣價高,效益好。”他表示,小西瓜高端品種行情看好,要抓住時機擴大種植,讓更多的消費者吃到好瓜。
“吃”了一陣子后,大家紛紛喊“吃飽了”“吃不動了”。這時,兩個彩虹瓤的西瓜被切開了,大家品嘗后紛紛點贊,這是大洪村校成林種植的。校成林興奮地說:“今年小西瓜銷售火爆,價格比去年高兩毛。我今年種了8畝,按平均畝產7000斤計算,收益將非常可觀。”
一小時后,品嘗活動結束,“美顏”獲得大家的一致稱贊。
河南省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徐志紅說,類似的“考試”還要再舉行幾次,以便選出最有市場潛力的品種。
徐志紅介紹,河南省是全國西瓜第一大產區,栽培面積及產量占全國的近十分之一。未來幾年,西瓜產業必將轉型升級,小果型西瓜立體種植的高峰即將到來,消費者將能吃到更多小巧玲瓏、香甜多汁的西瓜,瓜農也將獲得更高收益。(記者 李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