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種了15畝慶豐金蜜甜瓜,目前市場收購價是每斤6-8元,產量、品相和抗病性都比國外同等產品強。”眼下,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燕店鎮范海村種植戶劉增偉迎來了甜蜜的收獲。讓老劉稱贊有加的慶豐金蜜是莘縣本土企業農發慶豐種業研發的品種,在莘縣“魯西種苗谷”內,這樣由本地培養成長起來的種子研發企業還有許多。
作為糧食生產大縣和瓜菜菌種植大縣,莘縣糧食種植面積160萬畝,瓜菜菌種植面積100多萬畝,年產量520萬噸。在種植業“強勢”發展的同時,制種育種卻面臨瓶頸。2020年起,莘縣啟動建設“魯西種苗谷”,搭建平臺構筑產業共同體,積極與各大科研院所對接,引進人才技術,培育大型種企,孵化優質種苗廠,種子研發和種苗繁育水平實現大幅躍升。今年3月,莘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制種大縣。
瞄準種苗培育短板 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談及中國蔬菜第一縣投巨資建設“魯西種苗谷”的緣起,莘縣農業農村局一級主任科員占丁峰坦言:“莘縣蔬菜經過3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蔬菜產業鏈。但在產業上游,我們的種子研發和種苗繁育比較薄弱。”
他舉例說,莘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子太少,大部分是買的外地種子;種苗繁育方面,莘縣每年需要18億株到20億株的蔬菜苗,但全縣的種苗繁育能力只有10億株左右。這意味著,莘縣每年有8億株左右的種苗缺口。
對此,莘縣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魯西種苗谷”,決心做大做強蔬菜產業鏈的前端,全面提升種子研發、種苗繁育、科技研發、檢驗檢測水平,推動全縣種子種苗產業升級。
經過兩年建設,目前“魯西種苗谷”一期工程已經投入運營。作為莘縣種苗研發高地,“魯西種苗谷”是一個項目的集合體,也是一個松散的產業共同體,它以孵化萬千種苗企業為己任,圍繞種苗生產,發揮示范、帶動、推廣、檢驗檢測等作用,為全縣的種子種苗企業提供科技引領服務。
在“魯西種苗谷”種苗檢驗檢測平臺,記者看到,這里組培室、微生物室、理化室等綜合實驗室一應俱全。該平臺主要是對進入莘縣境內的種子進行檢測、對銷售出去的種苗進行抽檢,確保都是優質種苗。“我們的檢驗檢測設備是公益性的,面向全縣所有種苗企業開放。小企業買不起這些設備,那我們政府來做。”占丁峰說。
兩年來,莘縣還通過建設規范化的育苗廠,對原有育苗廠進行提檔升級。兩年時間,莘縣新增育苗能力6億株,建起占地10多萬平方米的標準化育苗設施,總育苗能力達到16億株左右。“再經過今年一年的發展,我們的蔬菜苗子不但可以滿足本縣需求,還能外銷一部分,有望服務全省甚至全國。”占丁峰說。
“數字工廠+智慧種植”匯集種苗培育最新技術
有了好平臺,引來金鳳凰。“魯西種苗谷”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聘請吳明珠院士、方志遠院士等20名種業專家為中心顧問,成立了蔬菜研究院、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等16個科技研發平臺,引進了分子標記、基因編輯等育種技術,建起集種子研發、種苗繁育、示范種植、質量鑒定、展示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一流種苗研發中心。
數字種苗工廠是“魯西種苗谷”的一大亮點。這個由李天來院士親自規劃設計的數字種苗工廠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臺最先進的育苗工廠生產線。該區域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可實現周年生產1億株蔬菜種苗。在自動育苗播種機工作現場,記者看到這里實現了育苗播種全自動操作,催芽室、愈合室也是該數字種苗工廠的標配。該工廠實現了從播種、催芽、嫁接、運輸、灌溉等智能化生產、全過程流水線作業。
“嗅”到逐漸溫暖的晨光,“魯西種苗谷”AI(人工智能)智慧種植大棚把棚頂遮光膜布緩緩打開。“大棚根據當天的日照時間、強度,以及棚內溫度、植物生長階段等因素自動打開,所以每天打開時間都不同,今天就比昨天早打開了幾分鐘。”種苗谷AI智慧種植大棚里,工作人員任棟棟正在記錄大棚運行情況和果蔬生長狀態。
這座面積3500平方米、種了7000株圣女果的AI智慧種植大棚,是騰訊公司與鄧興旺院士合力在全國建設的第一個最大的智慧農業AI融創示范基地。通過各類傳感器對大棚內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光合有效值、植物生長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AI控制系統結合基礎數據模型和實時數據分析研判后,通過水肥一體化管網、濕簾、風機等物聯網終端設備,實現智能化無人管理,保證大棚內資源環境最適宜作物生長。
“成熟的AI種植系統可以顯著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有效減少人工等成本。后期結合莘縣農業大數據把AI種植技術標準化后,預計能為當地大棚蔬菜種植戶提升約15%的經濟收益,并節省30%的人工。”項目負責人許偉說。
糧食和瓜菜菌兩手抓百余家種企茁壯成長
莘縣不僅是“中國蔬菜第一縣”,同時還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縣糧食種植面積達160余萬畝。在發展瓜菜菌種苗產業的同時,莘縣還緊緊抓住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子研發,擁有山東省第一批區域性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小麥種子年制種面積20萬畝,年生產小麥良種8000萬公斤。“魯西種苗谷”內山東鑫豐、莘州種業兩家種業企業共擁有通過國審、省審玉米自主產權品種29個、小麥品種4個。山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中心在莘縣朝城鎮程路口村設立示范點,四年來,已累計篩選推廣小麥新品種20個,玉米新品種40個,推廣面積達170萬畝。
今年年初,莘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堅持糧食、瓜菜菌種子種苗兩手抓,助力農民企業雙增收,全力推動種業產業提質增效。今日之莘縣,在“魯西種苗谷”的孵化下,山東鑫豐、山東旭日、山東豪達、山東富邦菌業等100余家種業企業正在茁壯成長,一些優秀的小型種企也在不斷發力。目前,該縣龍頭種企——山東旭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90多個新品種正在登記過程中,今年有望全面“領證”。
“依托‘魯西種苗谷’,莘縣發揮農業產業優勢,以小麥制種、蔬菜現代育種、數字農業、環境精準控制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種苗產業,三年內將完成年產小麥玉米良種1億斤、瓜菜種苗20億株,在‘米袋子’‘菜籃子’穩產保供中貢獻莘縣力量。”莘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君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