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2023年山西省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方案》的通知
各市農業農村局,廳有關處、中心:
為深入貫徹農業農村部《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農種發〔2022〕2號)和《2022-2023年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方案》(農辦種〔2022〕1號)的有關要求,認真落實《山西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和《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服務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的實施意見》(晉農法發〔2021〕4號)的安排部署,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種業違法行動,全面凈化種業市場,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我廳制定了《2022-2023年山西省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聯系人:
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 孟燁
電話:0351-8235290,郵箱:sxnyzyc@163.com
省農業農村廳執法監督處 賈志清
電話:0351-8235198,郵箱:sxnyzfjd@163.com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2年4月4日
2022-2023年山西省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方案
為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種業違法行動,全面凈化種業市場,持續推進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現制定2022—2023年活動方案。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農業農村部《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農種發〔2022〕2號)和《關于印發2022-2023年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方案》(農辦種〔2022〕1號)的有關要求,認真落實《山西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和《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服務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的實施意見》(晉農法發〔2021〕4號)的安排部署,以推動種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為抓手,堅持省級統一部署、市、縣抓落實的原則,覆蓋品種管理、市場監管、案件查處全鏈條,壓實壓緊主體責任、屬地責任,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狠抓案件查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全面凈化種業市場,有效激勵原始創新,為種業振興營造良好環境。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全面貫徹,品種權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得到有力打擊;品種管理不斷優化,品種同質化逐步解決;種業檢測鑒定和執法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種子生產經營逐步規范,種子質量穩定在較高水平,種業市場凈化成效明顯。
(二)細化目標
2022-2023年,省、市、縣三級農業農村部門工作目標分解如下。
——省級目標:組織開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培訓不少于1次;省級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抽取種子樣品數量不少于上年;轄區內區域性良繁基地監督檢查實現全覆蓋;轄區內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承儲企業現場檢查實現全覆蓋,到2023年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實現全覆蓋;與公檢法等部門建立涉種案件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機制,健全投訴舉報渠道,上級部門轉辦督辦的種業投訴舉報案件查處反饋率達到100%。
——市級目標:市級發證種子企業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于50%、品種抽樣覆蓋率不低于30%,檢查反映問題整改合格率達到100%;市場檢查和市級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抽取種子樣品數量不少于上年;轄區內區域性良繁基地監督檢查實現全覆蓋;上級部門轉辦督辦的種業投訴舉報案件查處反饋率達到100%。
——縣級目標:以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加強種業普法宣傳,縣級發證種子企業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于50%、品種抽樣覆蓋率不低于30%;轄區內種子經營門店監督檢查覆蓋率不低于60%;檢查反映問題整改合格率達到100%;轄區內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完成率達到100%;上級部門轉辦督辦的種業投訴舉報案件查處反饋率達到100%。
三、重點內容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重點環節、重點品種、重點區域組織開展集中治理,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全面凈化種業市場。
(一)強化產權保護
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加強品種權保護力度,激勵種業創新。積極組織開展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培訓及普法宣傳。強化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手段,建立侵權糾紛案件快速處理機制,切實保障品種權人合法權益。(廳種業管理處、執法監督處,市、縣農業農村局)
(二)嚴格品種管理
1.加強審定品種監管。參照《國家級玉米品種審定標準(2021年修訂)》要求,修訂實施《山西省玉米品種審定標準》,確保與國家審定標準銜接,適時推進大豆、小麥、水稻、棉花品種審定標準修訂。強化主要農作物聯合體、綠色通道品種試驗監管,建立健全品種試驗主體資質評價和退出機制。規范同一適宜生態區引種備案,依法加大審定品種撤銷力度。(廳種業管理處,省種業發展中心)
2.推進登記品種清理。加強對已登記品種的跟蹤調查,發現已登記品種存在申請文件、種子樣品不實等情形的,及時向農業農村部反映,提出撤銷品種登記建議。(廳種業管理處,省種業發展中心)
3.加強品種標準樣品管理。做好審定、登記品種標準樣品的征集、送交工作,確保標準樣品的真實性。(廳種業管理處,省種業發展中心)
(三)加強種業監管
1.嚴格種子基地檢查。以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生產備案、委托合同、品種權屬和親本來源等內容為重點,嚴查未按規定備案行為。開展制種基地日常檢查巡查,嚴厲打擊非法制種、盜取親本、搶購套購等侵權行為。開展制種基地苗期轉基因檢測,強化種子收獲前檢查,嚴格查處違法違規生產轉基因種子行為。對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做好抽檢,重點核查基地監管制度建立和落實情況。探索實施種子質量認證制度,引導制種企業和制種基地提升種子質量水平。(廳種業管理處、科技教育處,省種業發展中心,市、縣農業農村局)
2.加強種子企業檢查。重點檢查生產經營品種、檔案、包裝標簽及種子質量、品種真實性、轉基因成分等。落實分級分類監管要求,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多、投訴舉報多或有重大種子違法案件的企業,加大檢查抽查頻次;對于信用好、開展種子質量認證等企業可減少檢查頻次。對承擔國家和省級救災備荒儲備任務的企業開展全覆蓋檢查,確保儲備任務保質保量落實到位。因遭受自然災害、調劑市場供需等原因,需動用省級救災備荒儲備種子的,由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向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提出申請,未經批準不得違規動用。(廳種業管理處,省種業發展中心,市、縣農業農村局)
3.強化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在春季、秋季等用種關鍵時期,重點檢查種子包裝標簽、生產經營備案、購銷臺賬和種子質量、真實性、轉基因成分、“三無”種子等。在冬季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抽查。組織開展明察暗訪,會同有關部門加大種子網絡銷售平臺的監管力度,有條件的可組織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嚴查套牌侵權、制售假劣等違法行為,必要時對網絡銷售平臺、網絡經營商戶進行約談、整治。(廳種業管理處、執法監督處,省種業發展中心,市、縣農業農村局)
4.強化種畜禽市場監管。重點檢查無證生產經營(含過期、超范圍)、假冒優質種公牛冷凍精液、低代次冒充高代次、系譜檔案不全、銷售的種畜禽不符合種用標準等問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信息錄入“全國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管理系統”,對工作進行自查。組織開展種畜禽、桑蠶種質量監督抽查,嚴肅查處種畜禽違法違規行為。(廳種業管理處、行政審批管理處、執法監督處,省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省園藝產業發展中心,市、縣農業農村局)
5.強化水產苗種市場監管。在水產苗種生產銷售季節開展水產苗種專項執法檢查和產地水產苗種藥殘監督抽查,嚴肅查處無苗種生產許可證生產銷售水產苗種行為和水產苗種生產銷售過程中違法違規用藥行為,對監督抽查發現的不合格水產苗種生產經營主體的執法查處率達到100%。(廳種業管理處、農墾與漁業漁政管理局、執法監督處,市、縣農業農村局)
(四)加大執法力度
1.嚴查種業違法案件。按屬地管理原則,強化責任落實,以品種權侵權、制售假劣、無證生產經營、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等為重點,充分利用種業案件投訴舉報平臺,廣泛收集違法線索,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建立完善重大違法案件掛牌督辦制度,一般案件按屬地管理原則由市縣級查處,復雜疑難案件和跨區域案件,各地要做好協同配合,確保所有違法案件都能依法查處,查處結果適時公開。省農業農村廳將定期通報各地種業案件查處情況,遴選發布種業違法典型案例,加大警示震懾力度。(廳執法監督處、種業管理處,市、縣農業農村局)
2.完善聯動協同機制。建立“執法直通車”,對投訴舉報線索明確的,綜合執法機構要快速查辦,實現企業與綜合執法機構同向發力。加強跨區域種業執法協作聯動、信息共享,做到“一處發現、全省通報、各市聯查”。要加強“檢打”聯動,監管和執法協同發力。要強化跨部門合作,建立健全農業農村與公安、法院、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協同聯動等機制,強化線索通報、定期會商、聯合執法等,研究推動建立重大案件公安機關提前介入機制。加強種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對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廳執法監督處、種業管理處,市、縣農業農村局)
3.提升種業執法能力。深入實施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提升行動。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等法律法規學習培訓,提高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執法能力水平。加大執法抽檢經費投入,確保滿足執法需求。積極探索品種權保護執法的方式方法,加快完善種業知識產權侵權評判規則。加強執法信息化建設,利用全國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共享平臺、種業大數據平臺等,建立健全生產經營檔案,嚴格落實農作物種子、種畜禽生產經營備案制度,保證可追溯,確保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全覆蓋,提高執法信息化水平。(廳種業管理處、廳農墾與漁業漁政管理局,省種業發展中心、省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省園藝產業發展中心,市、縣農業農村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壓實責任
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主體責任,抓好組織落實,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全面履行好種業市場監管職能。市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具體落實方案,于4月底前在本單位官網公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開展情況將作為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全省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考核、全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創建的重要依據。我廳將適時派出廳級督導檢查組,組織開展制種基地、種子市場、種子企業等監督檢查,具體活動由省種業發展中心牽頭組織落實。種畜禽質量監督檢驗、桑蠶種質量抽查、水產苗種市場檢查活動,分別由省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省園藝產業發展中心、省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牽頭組織落實。我廳將適時對有關情況進行通報。(廳種業管理處、廳農墾與漁業漁政管理局,省種業發展中心、省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省園藝產業發展中心、省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市、縣農業農村局)
(二)完善機制,細化分工
加強協調配合,盡快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逐級壓實監管責任。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監督檢查作用。各市縣要按照部署要求落細落小,抓好具體實施。要加強簡易種業案件及糾紛的快速處理,建立“綠色通道”,有效降低維權成本,力爭將案件糾紛就地化解。建立健全社會和群眾監督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及時收集違法線索,提高查辦時效,實現精準打擊。探索建立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將有嚴重違法和犯罪等行為的企業納入“黑名單”。(廳種業管理處,各市、縣農業農村局)
(三)強化保障,充實隊伍
積極爭取充實種業行業監管、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人員配備,加強執法裝備條件建設,強化種業行業監管、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專業培訓,確保隊伍穩定、能力提升。鼓勵企業加強法務團隊和能力建設,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共同營造種業良好法治環境。(廳種業管理處、執法監督處,市、縣農業農村局)
(四)做好宣傳,暢通信息
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種業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工作經驗做法、典型案件等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震懾違法行為。按要求及時填報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相關信息。及時開展工作總結,每年12月1日前各市農業農村部門要將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總結及附表(含填寫附件表格及提煉典型案例1個)書面報送我廳種業管理處、執法監督處。(市、縣農業農村局)
附件: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