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的第九屆植物生長調節劑發展與應用交流會在四川成都舉行,相關領域負責人、專家、企業齊聚,分享我國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的新態勢、新應用及新成果。多位與會專家表示,近年來社會上流傳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相關輿情大多是謠言,科學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農產品不僅安全可控,而且多項指標得到提升。
激素是調控生物體生長發育的微量化學物質,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的生長發育都離不開激素。不過,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是兩類不同的物質,植物激素只對植物產生調控作用,并不對動物起作用。
關于植物生長調節劑,社會上流傳著不少說法,比如草莓空心、黃瓜變直帶刺是因為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這是真的嗎?專家表示,通過對草莓紅頰和寧豐兩個品種進行對比試驗,可以得出結論:草莓空心是品種特性之一,與植物生長調節劑無關。同樣,黃瓜帶刺多少是黃瓜品種基本性狀之一,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并不能拉直黃瓜。
科學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顯著地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技術問題。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專家分享了植物調節劑在蔬菜、果樹、中藥材、水稻上的應用現狀與前景。四川國光、成都新朝陽、浙江錢江生物等多家企業負責人分享了冠菌素、赤霉酸、S-誘抗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現狀和展望。
不過,多位專家指出,目前植物調節劑使用不規范的現象較為普遍,如超范圍使用、超高量使用,用殺菌劑充當植物調節劑等現象普遍存在。
此外,植物調節劑的科學精準使用對用藥主體的要求較高,除施用濃度、施用方法有要求,作物的用藥器官有講究,而且作物的生長階段、生長狀況都會影響用藥方案。比如,防落素沾花可以,噴葉就會產生藥害;有些調節劑使用與作物的生長階段密切相關,過早過晚都不好;生長勢強旺的樹體才能使用矮壯素、多效唑等控梢,樹勢弱使用容易導致藥害。此外,溫度、濕度、光照、水肥管理等諸多外界因素也可能影響植物調節劑的使用效果。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