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05日
標 題: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山西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
文 號: 晉農辦種業發【2021】186號 發布日期: 2021年08月05日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山西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市農業農村局,廳有關處站:
為進一步做好今年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工作,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我廳決定在全面推進種業監管執法年的基礎上,從今年7月份開始,集中開展為期半年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制定了《2021年山西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在工作過程中,如有重要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向我廳反映。
聯 系 人: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 孟燁
聯系電話:0351-8235290
電子郵箱:sxnyzyc@163.com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1年8月5日
2021年山西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嚴把品種審定關,開展全面徹底檢查,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種業套牌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凈化全省種業市場,促進種業振興。我廳決定于2021年7月—12月集中開展為期半年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行動方案如下。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決策部署,以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以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為抓手,堅持省級統一部署,市、縣抓落實的原則,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覆蓋品種管理、市場監管、案件查處全鏈條,不斷提高治理成效,為激勵原始創新、凈化種業市場、促進種業振興營造良好環境。
二、重點任務
(一)嚴格品種審定。修訂我省玉米品種審定標準,提高DNA指紋差異位點數、產量指標和抗病性指標。健全同一適宜生態區引種備案制度,加大審定品種撤銷力度,大幅減少同質化和重大風險隱患品種。強化主要農作物聯合體、綠色通道試驗監管,建立健全試驗主體退出機制。(廳種業管理處、省農業種子總站,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二)清理登記品種。以保護取得植物新品種權品種為重點,加大對已登記品種的清理力度,對種性退化失去生產應用價值或存在生產風險的問題品種,申請時存在欺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品種,還有經檢測沒有位點差異、且申請者不主動提出撤銷登記的,要提出撤銷意見建議,減少非主要農作物仿種子問題。(廳種業管理處、行政審批處、省農業種子總站,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三)加強種業監管。加強種業全產業鏈執法檢查。加強對制種基地的檢查,重點檢查生產經營許可、委托合同、品種權屬、親本來源、產地檢疫情況等內容。加強對種子生產企業的檢查,重點檢查生產經營檔案、包裝標簽、產地檢疫證書和種子質量、真實性、轉基因成分等。加強對種子市場(含網絡銷售)的檢查,農作物種子重點檢查種子包裝標簽、購銷臺賬、植物檢疫證書和種子質量、真實性、轉基因成分等。加強對種子使用環節的檢查,重點檢查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用種情況,通過倒查掌握了解種子來源和質量情況。落實分級分類監管要求,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投訴舉報較多或有重大種子案件的企業,加大檢查抽查頻次。(廳種業管理處、科技教育處、省農業種子總站,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四)加大抽檢力度。加大種子執法抽檢經費投入,合理制定抽檢計劃,確定重點品種、檢測對象、質量指標。對舉報投訴較多和列入重點監控名單的種子生產經營單位,要作為必抽對象加大抽檢力度。抽檢任務要重點安排在制種、生產經營環節。制種基地抽檢主要檢測轉基因成分,種子生產經營環節抽檢主要檢測真實性、轉基因成分和質量指標。省級抽檢側重于制種基地和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市、縣級抽檢側重于一般的種子生產經營主體。要嚴格按照規定開展種子監督檢查、扦樣和檢測,確保公正、規范、科學。要認真制作現場筆錄和扦樣單等,做好樣品確認等證據固定工作,確保每個樣品證據材料完整可靠。(省農業種子總站,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五)嚴查違法案件。按屬地管理原則,強化責任落實,以品種權侵權、制售假劣、無證生產經營、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等為重點,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一般案件按屬地管理原則由市縣級查處,跨區域、重大復雜案件由省、市級直接查辦或組織查處、掛牌督辦,查處結果及時公開。對農業農村部轉辦督辦的投訴舉報線索依法及時處理。經營、使用環節發現的種子違法案件,要同步開展溯源調查,一查到底。農業農村廳將定期通報各地種業案件查處情況,遴選發布種業違法典型案例。(廳執法監督處、種業管理處,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六)強化協調配合。強化跨區域種業執法信息共享和聯動響應機制,實現“一處發現、全省通報、各地聯查”,構建“屬地為主、部門協同、區域聯動、社會參與”的監管格局。建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和行業管理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強化“檢打聯動”,行業管理機構要及時向執法機構移交日常檢查和監督抽查發現的違法線索。建立農業農村部門與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之間的違法線索通報、案件移送、定期會商、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強化協作配合。加強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對涉嫌構成犯罪的種子違法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從嚴從重打擊。(廳執法監督處、種業管理處,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七)推動社會共治。積極組織開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培訓及普法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升社會共治水平。(廳種業管理處,市、縣農業農村部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壓實責任。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工作已經列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政府 “雙打”考核、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創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明確主體責任,抓好組織落實,推動構建法制完善、監管有力、行業自律的現代種業治理體系。各市縣要按照專項行動任務要求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年底前報送整治行動工作總結。農業農村廳將在關鍵時間節點,派出檢查組對各市及有關單位專項整治任務落實情況進行核查。
(二)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廳種業管理處負責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導檢查,制定全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方案并組織實施。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部署要求落細落小,完善制度機制,層層壓實責任,抓好摸排檢查、案件查辦等具體工作,確保工作落實到位,指導督促種子企業增強法律意識、質量意識,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企業自律,落實主體責任。
(三)接受舉報,做好核查。農業農村部設立受理社會舉報電話010-59192079,農業農村廳設立受理社會舉報電話0351-8235018,完善種業案件投訴舉報平臺,構建電話、信件、電子郵件等掌上、網上多元化舉報通道。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也要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和其他受理形式,接受舉報,做好核查反饋。
(四)強化宣傳,暢通信息。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新技術,廣泛開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宣傳進企業、進市場、進農村、進研究院所等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工作經驗做法、典型案件等宣傳,促進相互學習借鑒提高。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五)加強督導,確保實效。農業農村廳將把各地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情況列入全廳情況通報,對各市縣整治行動不及時、不到位的地方,進行約談或通報。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也要將此項工作納入本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工作機制,通過通報推動、現場推動、案例推動、督導推動“四個推動”確保整治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