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莖末端連接著嫩綠的新葉,一苗挨著一苗,緊緊簇擁在一起,在實驗瓶內恣意生長。4月13日,走進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的培養室中,“脫毒”薯苗正在適宜的溫濕度中繁育,生長態勢喜人。

據了解,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自2018年開始繁育“脫毒”甘薯,目前可生產“脫毒”甘薯種苗300萬余株,已脫毒甘薯品種20余個,其中煙薯25、西瓜紅、黃玫瑰等為主打品種。今年,公司已面向全國銷售200萬余株。自3月起,陸續銷往云南、江蘇、安徽等地。甘薯脫毒技術是一項高新農業增產技術,利用不帶病毒的甘薯莖尖分生組織,通過組培技術培養出脫毒苗。“脫毒”苗生產的種薯、種苗幾乎不帶病毒,品種純度也恢復到最初的狀態,種植到大田,植株健壯生長勢旺,田間發病率顯著降低,產量和品質顯著提升,一般可增產30%以上,甚至可達1倍。因此,“脫毒”甘薯深受薯農歡迎。
當天,在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的接種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工作臺進行擴繁工作,在紫外燈、75%酒精充分消毒后,工作人員手持工具夾將脫毒甘薯種苗分離并重新接種在新的培養基中,操作全程流暢、迅速。
與此同時,在溫室大棚內,“脫毒”甘薯種苗正盡情享受著“日光浴”帶來的天然養分。據介紹,自培養室“過渡”后,脫毒甘薯種苗便開始繁衍,從種下20天左右就可以進行扦插,經過不斷扦插,一株“脫毒”甘薯種苗便可繁育出多株脫毒甘薯種苗“后代”。
生產科研的同時,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還帶動一大批附近村民來這里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新技術。“我來這里工作10多年了,收入也挺可觀的。在這里工作能照顧家里,還能學到先進的種植技術,真的很不錯。”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員工岳樹萍說。
據了解,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占地400余畝,有著11000平方米的組培車間,種薯繁育大棚100余棟和3500平方米的種薯貯存庫。依靠其成熟的脫毒技術和現代化組培設施設備,在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延慶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支撐下,繁育“脫毒”甘薯迅速發展壯大,率先在我區建立“脫毒”甘薯四級種苗繁育基地,脫毒組培苗莖段扦插加脫毒種薯溫室電熱繁殖種苗,打破了傳統的火炕育苗方式,繁殖系數提高幾倍。自動化的組培系統、智能化管理的大型監控系統、病毒檢測室及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滿足種薯繁育的各項科研和生產工作需要。
“為加快甘薯產業化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和成果轉化,我們依托公司人才技術優勢和現有的物理空間資源,不斷加大新品種研發,希望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種薯。”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明說。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延慶區的主導產業,和有一定規模及影響力的企業、基地緊密配合,依托市農科院、推廣站、植保站等科硏院所,從新品種、新技術、新人才上不斷加大引進力度,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的標準化水平,以點帶面,不斷促進百姓增收。”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劉立娟說。
未來,基地將與延慶區部分低收入村合作繁殖“脫毒”甘薯種薯,在發展壯大基地的同時,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區農業農村局也將加快推進脫毒甘薯技術示范推廣,協助支撐種植大戶、合作社等發展甘薯產業,做大做強我區甘薯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