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山東團隊攻克小麥"癌癥" 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2-08  來源:齊魯網  瀏覽次數:410
 
 
  日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出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其中,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找到小麥“癌癥”克星的科研成果成功入選。
 
  小麥赤霉病堪稱小麥“癌癥”,這個病對小麥有什么危害?孔令讓教授介紹說:“小麥得了赤霉病會減產毀質,這是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卡脖子’難題。我國是小麥赤霉病受害面積最大的國家,每年赤霉病受害面積超過6000萬畝,一般年份可減產20-30%,嚴重時可超過50%,甚至顆粒無收。更為嚴重的是,病原菌分泌的霉菌毒素廣泛污染谷物籽粒,嚴重威脅人畜健康。抗赤霉病小麥品種培育可以說是突破了種源瓶頸,有力促進小麥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為筑牢糧食安全防線,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解決小麥赤霉病這個世界性的難題,孔教授和他的團隊用了大約20年。孔教授說:“我們在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發現抗赤霉病基因,隨后,在國際上命名為‘Fhb7’。這個基因是怎么來的?原來一種叫作‘香柱菌’的真菌和偃麥草共生,之后,二者戀愛結婚發生了基因跨界轉移,Fhb7就從‘香柱菌’跨界轉移到偃麥草,現在我們通過小麥和偃麥草遠緣雜交,又把這個抗赤霉病基因轉移到栽培小麥品種,培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麥新品種。”
 
  需要和大家說明的是,基因的跨界轉移并不是轉基因。再接下來一個科學問題:這個基因為什么抗病?孔教授和他的團隊又通過系列研究發現這個基因對赤霉菌分泌的嘔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具有廣譜解毒功能,從而產生赤霉病抗性。
 
  這項成果還有多久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目前,抗赤霉病小麥品種已經完成了兩年的預備試驗、兩年的區域試驗,去年進入生產試驗,可望今年審定并大面積推廣種植。相信抗赤霉病小麥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后,農民就能生產出更加健康的小麥!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